2018 年是 Ping++ 第四个年头了。回首过去,恰好经历了整整四年的一个小经济周期,不得不感慨在大势之下的掌舵之波澜壮阔。离成功还很远,离初心依然很近。过去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创业的本质是一家公司在 「真理线」附近来回探索震荡的阻尼对抗,对抗心魔,对抗诱惑,对抗知行合一的艰难。没有常识的 CEO 其实很少,但能长周期坚守常识的 CEO 也很少。

2014 年,Ping++ 创立初期赶上了两波红利,一个是移动支付的崛起和普及,一个是双创热潮大量新经济公司的涌现。第一个红利解决了痛点和刚需,第二个红利解决了客户来源,所以 14 年的 Ping++ 的运气是极好的。有时候由时代飞奔包裹下的个体进步,总会被个体误以为是自身能力使然,以至于造成后来的自大和各种误判现在回头看,必然会有一家公司做成聚合支付这件事情,而且它一定会出现也只可能出现在 2014 年,仅此而已。历史的必然和我们的偶然。

 

2015 年,第一波资本小寒冬从微信朋友圈开始,几篇投资圈大佬的文章纷纷警告市场过热可能会转凉。果然到了下半年,大量初创公司开始倒闭,那个时候 Ping++ 的客户还以创业公司为主,每天活跃客户数艰难增长,新进来的客户数与死亡的客户数之间殊死搏斗。那是我们第一次意识到了不能自我造血的公司,在经济周期面前的不堪一击,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还是要回到生意的本质上去——需求,客户,价值,效率,成本,收益这也是为什么在 2015 年底,Ping++ 开始把营收提上了议程。

 

2016 年,熬过了资本小寒冬,那个时候的 Ping++ 兵强马壮,正准备大干一场。可惜那个时候的自己认知能力有限,把过去几年的顺风顺水和绝境重生,误以为是自己的本事。大多数战略级的错误,都是在 16 年犯下的:没有在一开始对销售体系的搭建心存敬畏,第一业务线还没形成壁垒时过早开辟第二业务线,人员的升级迭代慢于公司的需要。所以如果有一台时光机,我最想回到 16 年,做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家公司永远都打不赢创始人认知能力以外的仗。打不赢,是常态。打赢了,是灾难。

 

2017 年,是补课之年,把 2016 年犯的错都得填上。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我们把它称为 Ping++ 版的「去杠杆,去产能,挤泡沫」。所以无论是外界,还是公司内部,觉得 17 年 Ping++ 发展的脚步慢下来了,也是这个道理。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一个团队在战术上的勤奋是抵不过 CEO 在战略上的失误的现在看来,17 年的短暂阵痛是非常值得的,一家公司是需要及时出清问题的,如果问题再拖个十天半月,可能泡沫更大,改革起来更加伤筋动骨。

 

2018 年,「去杠杆,去产能,挤泡沫」后的第一年,虽然资本大寒冬又从微信朋友圈开始,但这次完全没有了 15 年的紧张。自给自足的人,总是会多一份从容和淡定。往后看三年,应该是 Ping++ 最好的时间。14 年初生牛犊,15 年担惊受怕,16 年盲目自大,17 年卧薪尝胆,18 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总说,一个没有经历过周期的人,是不足以谈人生的。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康波。

 

生活剥去很多无用的东西之后,只剩下实在平凡的每天的日子。

有了四年一轮回的小周期,看过无数公司潮起潮落,高楼起高楼倒,自己也经历重重,明白了一些道理。

分享给更多这条路上的朋友,也是不断督促鞭策自己。

逆向思维 - 成功的产品其实早已客观存在,只是还未被发掘和流行。所以企业之间永远竞争的是「谁可以更快、更有效率、更好地找到这个客观存在」。即所谓学习型组织,即所谓快速迭代试错。在某一个时间段,大环境下,客观真理是唯一存在的。

 

傻瓜时间窗口 - 要在没人看好的短暂时间窗口内,疯狂的建立护城河。出场即巅峰,太快遇到风口,其实是一种劫数。大多数成就斐然的公司都遇到 2-3 年的傻瓜时间窗口,不被看好其实是福报,避免了行业的恶性竞争和多输,从容不迫的建立起团队和产品的护城河。

 

先赢后战 - 早期要打那种必胜之仗,踏上战场的那一刻已稳操胜券。早期公司一上来就打仗,一定是打那种必胜之战,过早进入动员式,焦灼式战斗,非常损害公司长远发展。从蓝海市场开始,不要害怕细分垂直市场小,站稳脚跟有了根据地,才能打大规模战争。

 

深刻理解人性:成功的公司都是主动或被动的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但凡违背了人性,希望塑造理想状况的公司,后来都挂了。

相反,顺应了人性,迎合了大时代,最后都还不错。

创业公司的本质是增长,增长的本质是加速度,加速度的本质是人性的阻尼摩擦。

 

不穿越周期,不足以谈创业。

不穿越迷茫,不足以谈成功。

四年了,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常识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

 

4 years 4 U,Pingers

Fitz

 

原文转载Ping++ 四周年记|不穿越周期,不足以谈创业(微信)

 

 

参考推荐

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有哪些

米扑科技:草根连续创业的前赴后继者

马云:创业最怕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来不及…

李开复:中国创业的成功范式

边上班边创业也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