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年长的“80后”已临近不惑,这一群体正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尤其在商界,其群体规模蔚为大观。

整理了30位80后创始人的履历,他们均是白手创业,公司平均估值(市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

 

从下表可以发现,以下30个独角兽创始人中有17个是硕士/EMBA及以上学历,多个是名牌院校出身。

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大学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1. 大学创业:学校是理想诞生地

大学校园始终是激情与理想的诞生地,很多80后年轻人,其大学生活不再拘泥于书本或者社团活动,他们一早即将自己的想法和抱负付诸行动,发展为一个商业公司。

张旭豪和张邦鑫是其中代表。

 

饿了么:张旭豪

张旭豪出生于1985年,以社会标准看,他是典型的优质青年:名校硕士、理工男、友好。

关于饿了么的最初设想,据说来自于一次脑力激荡:数名同学深夜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改变世界,越讲越饿的过程中,想到外卖订单的点子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

难得的是,张旭豪和伙伴们的执行力十分惊人,一夜过去,未来三年的核心事项,迅速讨论清楚了,

天一亮,数人分头到学校附近寻找餐厅,一家家进行市场调研、讨论合作,短短数天时间,外卖生意已然有模有样开展起来。

大学生巨大的外卖需求,给予饿了么迅速生长的空间,随着团队日臻成熟,饿了么一步一步走向全国扩张。

 

好未来:张邦鑫

1980年出生的张邦鑫,创业同样起步于校园,他来自农村,在校期间不愿依赖父母资助,以家教赚取生活费,由于辅导的一个男孩数学连续三次满分,家长惊喜之下,一口气介绍20多名熟人的孩子给他辅导。张邦鑫开始显示出商业天赋,他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班统一授课,允许免费试听,不满意可随时退还余下的学费,由此开启了好未来。

好未来现坐拥200多亿美金的市值,超过新东方。

有人总结,新东方代表了热衷出国留学、追求个人理想的一代年轻人,而好未来迎合的正是同一批人对其子女教育的热情。

 

2. 技术创业:先成为大学里的学霸

斯坦福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杜克大学博士、中科大博士⋯⋯

第一反应往往想到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些头衔的拥有者分别是柔宇科技刘自鸿、商汤科技徐立、光启刘若鹏和寒武纪陈天石。

这个群体的崛起,代表着中国创新创业的一种新方向,正由需求侧、商业模式驱动逐步走向供给侧、技术创新驱动,尤其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于商业世界的渗透在加快,大量科学家开始走出实验室,致力于用知识改变世界。

 

商汤科技:徐立

2011年,CEO徐立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导师汤晓鸥教授领导的实验室,最早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视觉。

2011年至2013年,全球两大计算机视觉顶级学术会议中,其实验室共发表论文14篇,占深度学习技术相关论文的半壁江山。

基于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和学术背景,商汤科技网罗了领域内大量顶尖的AI人才,形成“人才黑洞”效应,在700人的团队中,超过100人拥有博士学历,其研究水平也始终处于学术前沿。

只是不同于纯粹的科学家,这支团队也展现了一个商人的敏锐度,他们预测,其技术工业化应用红线是算法准确率,一旦准确率突破临界值,该领域的大量应用将迅速出现,正是靠近临界点的2014年,他们走出实验室,创立商汤科技,事实证明了这种判断的预见性,成立两年多,其客户已经涵盖了中移动、华为、小米等领军企业,最新估值超过45亿美元。

 

大疆科技:汪滔

汪滔2006年创立大疆科技时,当时无人机尚非人们看好的风口,支持其将专业知识转为创业能力,某种意义上是对飞机模型的热爱。

深圳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

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研期间,汪滔选定直升机飞控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并申请到1.8万港币经费,毕业展示中不幸发生飞机坠落的事故,然后,机器人研究权威李泽湘十分欣赏这种控制悬停飞控系统,将其收入门下,由此逐渐开启产业化进程。

除了技术和热情,汪滔确实显示了其资源协同能力,他善于调动资金人脉,率先将消费型的多旋翼航拍无人机推向市场,将无人机由发烧友玩物带入消费级产品。

这个群体的创业者,部分也可归于大学创业(如汪滔),但他们首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有常人所不及的研究能力,他们是真正从0到1的创新者。

这种技术型人才的创业,未来很可能是主流,成为重塑商业世界的主要推手,只是,常人要效仿的门槛高了些,往往首先要成为“学霸”。

 

3. 离职创业:向前辈取经

从打工者变成创业者,是多数人眼中最常规的晋级路径。

80后创始人中,这个群体人数众多。

 

滴滴:程维

程维创立滴滴的过程,同样与阿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程维的启动资金,来自于在阿里的前同事王刚,后者与他共事多年,离职后转型做天使投资人,为滴滴提供了第一笔70万资金。

滴滴创始人程维

尽管传说某些巨头公司内部有不成文规定,原则上不对前员工创立的企业进行投资,但不可否认,过去十余年,阿里、腾讯、百度、网易等标杆公司,为互联网界输出了一批创业者。TMT领域的其他创业者,也大多受到这些标杆公司的影响,比如投资。

 

知乎:周源

知乎创始人周源就是如此。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在上海一家加拿大外资公司担任程序员,这并未满足其渴望感知外部世界的愿望,后来他无意间读到《IT经理世界》一篇报道,震撼于技术改变未来商业世界,2005年转行成为一名科技记者。3年后,他离开媒体创业,首个项目宣告失败后,第二个产品就是即为延续至今、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知乎。

周源兼有程序员、媒体人和科技业者的气质,这在知乎的产品设计上一览无遗,2015年,他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未来最厉害的媒体公司,一定是科技公司”,透露了他对于知乎未来的设想。知乎获得了腾讯的投资,后者也注资了前媒体人创立的摩拜。

知乎创始人周源

仔细梳理这群80后创业者,无论担任工程师或者是文字记者,他们打工生涯有一个共同点,即处于蓬勃发展的TMT行业前沿或者一线,近水楼台,敏锐感知互联网行业的风吹草动,“春江水暖鸭先知”,也有相关经验、人脉等资源的积累。同时,多年职场生涯后,他们从来不安于现状,一旦洞悉机会,敢于抛弃已有的所得,自立门户。

 

4. 职业创业:社会就是大学

创业成功,本身属于小概率事件,何况是创立一家估值10亿美金的公司。

大多数创业者,最终面临的结局是失败,无奈很多人也就止步于此。

但是,有这么一群人,失败从来不是问题,挫折也从来不会是阻碍,反反复复试错,成就了今天的独角兽。比如,土巴兔的王国彬,创办过电脑培训学校和搜索引擎;微贷网的姚宏推销过IP电话卡、从事过电信业务外包,据称有超过30次创业经历。而美图和今日头条两位创始人的经历也非常引人瞩目。

 

美图:吴欣鸿

1981年,吴欣鸿生于福建泉州一个富裕商人家庭,中学生活可谓“离经叛道”,热爱美术的他曾独自一人到杭州进修两年,之后才回泉州继续学业。1999年,高中时期的吴欣鸿开始自己的第一笔生意——域名投资,由于爱好艺术,其域名目标多与之相关,起初一无所获,直到后来才摸到门道,有所斩获,并结识了生意人蔡文胜

美图创始人吴欣鸿

吴欣鸿曾加入蔡文胜的265公司,2006-2007年间,他陆陆续续居然孵化了30多个产品,包括股票网站、视频网站等,直到火星文成为其第一个爆红产品,满足了众多年轻用户“卖萌”特性,数月之内积累4000万用户,从90后群体中蔓延到85后,然而,火星文的产品形态过小,千万级用户并没有促成商业变现。

2008年,在与蔡文胜的一次闲谈中,吴欣鸿提到了美图秀秀的产品雏形——图片处理,开始带领团队独立出来,再次成为创业者,此时,距离他在高中教室抱着英文字典找域名单词,已走过十年春秋。

 

今日头条:张一鸣

1983年出生的张一鸣则是典型理工男,毕业后和同校师兄共同创业,开发面向企业的IAM协同办公系统,因为市场定位失误,很快不幸夭折了。之后,他先后加入酷讯和饭否担任技术合伙人等职位,负责搜索、热词挖掘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社交数据分析的技术,但是饭否在2009年被关闭,他又走上了独自创业的道路。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头条)CEO张一鸣

九九房是张一鸣首次成功的创业项目,提供租房、二手房等搜索服务以及房产信息、购房体验等相关资讯服务。

不过,他认为,这更适合商业运营出身的人来运作,于是兴趣转向了更有技术含量的个性化推荐引擎技术。

统计下来,创立今日头条之前,张一鸣独立创业两次、参与创业两次,其始终带着一种技术专家的思维

中国互联网公司多以运营和市场为导向,张一鸣成为技术派的代表人物。

 

 

参考推荐

逝者与未亡人

乔布斯留给我们的励志经典台词

马云:创业最怕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来不及…

《华尔街之狼》经典台词

华尔街新首富:孤狼卡尔·伊坎

华尔街, 投行, 四大会计事务所

财务会计人一定要看的15部电影和20本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