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维稳资金退出方案报道不实
针对《财经》杂志报道,证监会正在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报道不实。
张晓军表示,有关媒体对市场有重大影响的报道不与监管部门核实是不负责任的。下一阶段,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工作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以下是答记者问
问:7月20日,《财经》杂志报道,证监会正在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请问是否属实?
答:《财经》关于证监会正在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的报道不实。我会认为,有关媒体对市场有重大影响的报道不与监管部门核实是不负责任的。下一阶段,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工作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以下是《财经》杂志失实报道:
证监会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有三种可选方案
此次救市,证金公司运用大批资金入市维稳,巨量资金如何退出,成为市场恢复常态模式的关键。
上万亿的资金持有的股票该如何处置?如何平稳有序地退出?
据《财经》记者了解,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考虑救市资金的退出方案问题。
目前证金公司的资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21家券商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1280亿元,另一部分是证金公司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截至7月17日,这部分资金的买入规模超过万亿元。
券商的出资退出有三种可选方案,各有利弊。
第一种方案是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按出资比例分给各家券商,主要考虑是救市期间,包括大股东、证券、保险、公募等机构的股票都被锁定,市场可供交易筹码不足,一旦资金回流市场,容易再次出现暴涨行情。
第二种方案是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留在证金公司,留作以后融券业务的券池,证金公司返还各家券商的出资,这个方案的好处是锁定了这部分股票,不会引起市场对卖盘的担心,而且证券公司不用承担救市的损益。
第三种方案更折中一些,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换成ETF基金,按比例分配给券商,这样便于切割,不会引起不同股票后市走势分化带来的权益分配不均。这部分出资属于证券行业自救,资金规模不大,决策流程短,预计很快会有结果。
救市资金的重头,在证金公司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入市规模巨大,一旦处理不好,容易使此前救市的努力付之东流。
证券业界的建议是,参照全国社保基金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资金的办法,将买入的股票按照招标方式委托给专业机构,允许他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慢慢卖出,甚至可以没有盈利的要求,只需要把资金回收就可以。
有关这部分资金的退出仍需多方协商,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可供选择的方案。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心,A股从危机模式向常态模式的过渡是否需要更长时间,接下来监管部门能否与市场进行良性互动,切实管理好资本市场预期,避免重蹈此次股灾的覆辙。
博弈大救市:高层拍板后的“金融保卫战”
几经争议反复,A股大救市从金融监管部门独力强撑,演变为部委联合、央地统筹的全面行动,公安部、网信办等强势部门亦参与其中,折射股灾之重和改革之难。
中国A股前所未有的恐慌,倒逼出力度空前的强力大救市。这是今年6月末7月初牵动全球的重要经济事件。
大救市源于大股灾
自去年7月开始的中国A股急速上涨,在一年后变脸。从6月15日开始,仅三周时间A股市值大跌15万亿元,上证指数下跌30%,小盘股指数下跌更多,一场不折不扣的大股灾来临。
在这轮股市暴跌中,以金融监管部门为主,曾先后出台数个救市政策,但均以失败告终,股市加速下跌,股票连续跌停,持股者卖无可卖,股市出现流动性危机。一些杠杆资金,包括券商融资融券,纷纷临近触发强平线而无法卖出的风险,公募基金也面临无法赎回的可能。
空前的恐慌笼罩A股市场
监管部门和主流机构意识到,如果A股市场继续深度下跌,一些分级基金也将受损,股权质押将不得不补充抵押品,如果被强行卖出,上市公司控制权可能旁落。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更多资金沦陷,特别是已经入市的上万亿元银行系资金大面积受损,大股灾势必演变成全面金融危机,损失将难以估量。
《财经》记者随即获悉,正是基于对股灾有可能扩大化的判断,中央高层因此痛下决心,经过紧急磋商,开始调动一切资源救市,证券监管层自然充当急先锋,央行亦以空前特殊政策予以托底,其他金融、经济部门亦相继深度介入这场大救市。
市场虽然一度争论救市是否必要,但主张强力救市者很快占据绝对多数意见。直接在一线协调救市行动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称,“这是一场金融保卫战”
7月7日,A股市场大跌效应传导至港股,恒生指数暴跌。随后,人民币汇率、大宗商品、中概股等几乎所有与中国相关的投资标的全面下跌,市场情绪几乎崩溃。
由此,在中央最高层拍板之后,强力救市成为多部委的迅速行动,大救市从金融监管部门局部强撑,演变为部委联合、央地统筹全面行动,公安部、网信办等强势部门亦参与其中,折射股灾之重和改革之难。
在多方合力大救市之下,A股市场下跌止住,主要指数开始反弹。但很快市场就发现,杠杆资金又有回流迹象,投资者情绪从悲观到亢奋仅仅用了两个交易日,有机构人士调侃“韭菜的记忆只有七秒”。
止血的同时,监管层亦开始拆弹危险的杠杆,恒生电子宣布关闭HOMES系统开户功能,银监会也开始摸底银行资金入市规模。
目前来看,随着市场企稳,本轮股灾将逐渐平息,有望从危机模式向常态模式过渡。痛定思痛,巨额救市资金入市将如何平稳有序退出?如何让救市的临时性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对救市及危机如何总结反思?都成为中国金融监管者重点思考且必须破解的难题。
救市升级
从央行双降,到证监会屡次释放利好信息都未能阻止市场下跌看,证监会已经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仅靠证监会救市难以支撑。
即便在诸多利好政策下,在有关方面组织资金明显托市的7月2日和3日,A股“救市”仍未奏效。上证综指一度击穿3700点,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指数从最高的4037点调整至2600点附近,市场人士感叹,行情可谓“惨烈至极”,投资者损失惨重。
统计表明,在那几周里,沪深两市跌掉的市值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希腊2014年GDP总值的10倍多。
市场不断地失血,A股滑向流动性危机的边缘。7月3日A股以大跌结束一周交易,投资者一片悲观。全市场都在期待,政府还会有新的救市措施么?新的救市措施会是什么?
好在新的更大行动随即出现。7月3日傍晚,21家上市券商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先后接到证券业协会和证监会的电话,通知7月4日到证券业协会开会。被通知的证券高管们都知道,市况危急,监管层通知周六开会,肯定有要事商议。
第二天上午9点,21家券商负责人如约来到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B座2层的中国证券业协会大会议室。会议由证监会主席肖钢主持,就A股面临的难题及如何应对展开讨论。
《财经》记者获悉,由于情况紧急,当天的讨论也较为无序,救市与不救市、如何救,各种意见交织,肖钢数次打断发言者讲话,希望大家统一认识。最后,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提议:“肖主席,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做。” 随后达成的一致意见是,21家证券公司以6月底净资产的15%出资,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
为了尽快筹措救市资金,监管层希望周一开盘前资金即能够到位,但由于周末筹措资金有困难,最后确定周一上午11时资金到位。
一位参会者告诉《财经》记者,由于事先难以有针对性地做准备,各证券公司的董事长们取得共识后,先在一张空白的《联合声明》上分别签字,然后补上声明内容,各家公司负责人签完字,会议宣布结束。
据悉,当天的出资协议签署后,通过什么方式将资金合法合规地转给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金公司)成为一大难题。证金公司成立初衷是为了融资融券提供转融通业务,并未有过直接从券商接收资金的先例。如果各家券商出资按对外投资算,每家公司都需要走董事会、股东大会等程序,如果这些资金按基金份额算,证金公司又没有基金管理人资格。
为了解决接纳资金问题,7月5日,证金公司邀请一家大型券商从法律、IT、清算、交易等方面人员到金融街办公室,帮助证金公司理清相关法律关系,设计好相关交易通道。
证金公司还在中信证券新开四个账户,分别设在中信证券总部营业部、望京营业部、呼家楼营业部、金融街营业部。随后数个交易日,这四个营业部每天的动向成为市场的风向标。
7月4日下午,基金业协会也召集25家公募基金开会,并达成一致,积极引导申购,新增基金积极建仓。
从之前央行的双降(降息、降准),到证监会屡次释放利好信息都未能阻止市场下跌看,证监会已经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仅靠证监会一己之力救市则难以支撑。而市场暴跌已经引起高层重视。就在7月4日,国务院召集一行三会、财政部及部分央企负责人开会,商讨救市对策,高层领导倾向强力救市。
7月5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将协助通过多种形式给予证金公司流动性支持。这标志着,以国务院协调的多部委联动救市开始实施,证金公司作为救市平台。央行提供流动性,则是最大限度的支持。
黑色半周
A股大跌效应传导至海外市场,人民币汇率、大宗商品、中概股等所有与中国相关的标的全面下跌,投资者情绪到达了崩溃的边缘。
7月6日星期一上午,证券公司的资金陆续转进证金公司账户,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银河证券、中信建投分别选派交易员和投资经理入驻证金公司。当天,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亦赶赴证金公司督战。
受到周末诸多利好消息提振,当天上证综指以高开8%开盘,多方意图通过拉抬银行股和两桶油保卫指数,但空方在中小创现货及股指期货市场继续肆掠,盘中一度高开近8%的中证500期指最后砸至跌9%。上证综指当日收涨2.4%,投资者对于救市结果深感失望,恐慌情绪弥漫市场。
7月7日周二,市场继续下跌,国家队救市资金仍然只拉蓝筹股,创业板几乎全面跌停,陷入全面的流动性危机。为了自保,两市超过二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停牌。
当晚,A股大跌效应传导至海外市场,人民币汇率、大宗商品、中概股等所有与中国相关的标的全面下跌,投资者情绪到达崩溃边缘。
“心脏骤停的感觉。”上海某私募基金经理对《财经》记者描述道,那两天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充满无力感。
市场急跌后杠杆资金蜂拥而出,流动性危机骤至。7月7日当天,一段时间期指做空也受到限制,尤其是套保账户亦限制做空,大量对冲基金、公募基金和保险机构无法做空期指对冲风险,在中小创股票大量停牌的情况下,被迫减持一些并不想卖的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7月7日下午开盘后,创业板龙头股在跌停板上每分钟出现了固定的买单,例如乐视网每次固定1592手,东方财富每次固定1462手。市场机构推测,这是国家队在测试中小创股票跌停板上的抛压。
前几周市场急跌后,配资公司或者券商两融业务部门还可以同客户商量是否强平,出现了“下午2点或者2点半集中强平”的说法,到7月6日这周,股票被死死按在跌停板上无法卖出,便无所谓几点钟集中强平了,所有的交易时间都开始平仓。
一个相对平静的夜晚过后,市场在恐慌中无奈地等待。7日8日甫一开盘,金融股等蓝筹溃败,股指期货全线暴跌,除停牌股票外,仅有几只股票勉强翻红。创业板指数成分股一共100只,停牌77个,跌停23只,指数开盘即跌停于-2.01%。
显然,救市资金只购买蓝筹维护指数的策略出现问题,一方面护盘大盘股需要巨量资金,另一方面,小盘股股票又全面陷入流动性问题。7月8日上午10点,证监会公告称,将加大对中小市值股票的购买力度,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状况,国家队开始向小票注入流动性。接近午后时,民间游资跟随国家队涌入小盘股,拉起跌停板,创业板从此刻开始有了希望。
7月8日,证金公司藏身的中信证券望京营业部、中信证券金融大街营业部、中信证券总部和中信证券呼家楼营业部分别净买入254.71亿元、181.02亿元、152.91亿元和34.62亿元,合计净买入623.26亿元。这4家营业部近3个交易日净买入高达825.58亿元。
除了证券现货市场,证金公司还在这一天,通过中信期货买入3万多手沪深300期指多单,锁定了市场三分之二的空单。深圳一家大型私募合伙人认为,中信期货多单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平衡市场,也是为了在关键位置给出明确的信号。
国家队期现联动的操作打破了多空力量的平衡,暴跌多日的A股市场转折点也随之来临,救市开始起到作用。
迎来逆转
期现市场配合救市的举措止住了市场持续下跌,投资者的预期开始转变
国家队只拉蓝筹股,并不能解决中小创股票的流动性问题,市场形势不见好转,证监会与券业交流频次逐渐增多。
7月8日早晨,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召集多家券商负责人开会,对维护市场稳定提出五点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监管机构将给予证券公司流动性支持,证券公司要扩大自营规模,加大对中小盘股票的购买力度,同时,在海外上市的证券公司发布H股公告,提振海外投资者信心。
据参会人士回忆,上午的会很简短,三四位券商负责人一批,交代任务后大家分头回公司安排工作。然而,随后的事态发展还是超出了部分券商人士的预期。当天,海通证券宣布因股东和高管回购股票计划停牌,价格较市场价有较大折让,此举引发香港市场的内地券商股遭遇资金大举做空。因无法卖空海通,很多投资机构选择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等券商的H股进行卖空,对冲风险。据一位接近港交所的人士介绍,中信证券H股当天40%的卖盘来自借券卖空。
两地市场的联动,导致A股市场券商股跌停,部分券商H股跌幅一度超过20%。
当天收盘后,证监会再次召集证券公司负责人开会,要求各家证券公司带着当天的交易数据来。原本以为上午会议后,证券公司会大举买入股票,但看到20多家券商全天买入只有150亿元至160亿元规模时,这样的迟缓行动让证监会领导非常不满。
当晚,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应急小组,加强与证券公司沟通;证监会要求上市A股或H股证券公司报送工作日报;做好资本市场正面宣传;证券公司内部制度和风险指标可以适当突破。证监会机构部副主任梁永生还特别提到,在这次救市中表现好的证券公司,监管部门会在分类评审中对其加分。
其实,在当晚的会议之前,证金公司下发通知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等五家公司共申购2000亿元主动性基金份额,每家各获得400亿元,部分资金在7月10日完成申购。
除了金融部委协调救市,7月9日,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带队,开始打击证券期货市场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等犯罪案件要坚决依法查处,对恶意卖空股票与股指涉嫌犯罪的线索,将要依法调查处理。这一威慑作用明显。
综合多方信息,市场看到了救市的强大力量。7月9日,部分中小盘股票在开盘后5分钟内的成交量已经逼近前几日的日均成交量。投资者预期逆转,个股全面反弹,两市出现涨停潮,沪指涨幅5.76%。
至此,A股市场的流动性危机暂时得以解除。
配资回流
一位资深券商人士预计,只要股市继续回暖,即便监管部门展开严厉的打击,银行资金仍会通过其他渠道进入股市
当A股市场面临反转突破时,最敏感的资金开始蠢蠢欲动。
《财经》记者了解到,7月8日当晚,一家股份制银行下发通知,对股市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鼓励该公司金融市场部可以继续开展配资业务,抢占市场份额。随后,多家银行重新开始操作配资业务。
场外配资野蛮生长,被认为是此次市场大跌的元凶。在经过激烈的调整之后,一些高杠杆入市的资金多已被强平,甚至连1∶1杠杆率的券商两融资金也纷纷减仓,以免损失更大。
相关统计表明,7月6日至16日,券商融资余额从1.9万亿元迅速下降到1.4万元亿,而与2.3万亿元的融资余额历史高点相比,两融规模下降了9000亿元,去杠杆行动开始见效。
此前,申万宏源策略报告估算,场外配资规模存量约为1.7万亿-2万亿元左右,其中银行理财资金存量约为7000亿元-8000亿元。如果比照券商两融下降幅度,场外配资下降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在市场转暖之后,“两融”规模稳定在1.4万亿元的规模,而商业银行亦在市场回暖中寻觅机会,也因此暴露出新的风险。
《财经》记者获悉,证金公司获商业银行授信规模约2万亿元。
银行对证金公司相关业务趋之若鹜,也与监管的升级相关。在股灾之后,证监会和银监会都严厉整肃场外配资,可以预计的是,银行资金通过配资进入股市的渠道在一段时间内会受到限制。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向各地网信办和网站下发通知,要求全面清理“配资炒股”等违法网络宣传广告信息,然而,不管是股灾前还是股灾后,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入市的冲动依旧强烈。
在经济结构调整期,银行资金“避实就虚”的逻辑可以理解,与其开展大量占用资本金的贷款业务,不如通过购买金融产品的方式将资金引入股市,获取高额利差,承担有限的风险,还能减少资本占用。
一位资深券商人士预计,只要股市继续回暖,即便监管部门展开严厉的打击,银行资金仍会通过其他渠道进入股市。将场外资金纳入监管才是当下最合适的应对之计。
救与不救
在同一时间永远无法同时验证两种结果,谁也无法看到现实选择外的一种结果。只是作为决策方,是否愿意冒另外一种选择的风险。
在A股暴跌之际,对于决策层出台一系列措施救市,曾有部分声音认为应当让市场去决定,政府不应该干预。比如7月3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表示,政府不应该托市,也托不起市。他认为,股市的调整是对前期暴涨的风险释放,并未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带来冲击。“两融”业务有明确的杠杆要求和平仓机制,股价下跌不会转化成券商倒闭,对银行体系的影响更是不必忧虑。
事实证明,这些不救市的观点未影响监管层的救市行动。一位资深金融衍生品研究教授告诉《财经》记者,如果放任市场继续下跌,市场流动性极为匮乏,基金的赎回必然面临违约,进而影响投资者心理预期,进一步引发银行挤兑也是有可能的。
一家券商的融资融券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在A股每天千股跌停的时间里,大家争相平仓,引发踩踏,最终导致谁也平不出去,肯定会影响券商的资产安全。
当时的情况是,个股的下跌完全丧失了理性,如果说一些个股因为估值泡沫出现暴跌还可以接受,但在流动性缺失下,一些优质个股被抛售来获得流动性,则彻底让市场失去意义。此时,市场本身已经不能进行自我调节了,必须要政府出手干预。
在这轮牛市兴起之初,主流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的改革,资本市场必须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只靠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并不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必须要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所以央行方面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则保持较快的融资节奏。
从市场结构看,这轮牛市散户参与广泛,一大型券商上半年增加开户数70余万。有统计显示,目前,市场散户已经超过9000万。在市场急剧下跌之下,散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维护市场稳定是必要的,防止因股市风险引发社会稳定问题。据《财经》记者了解,在7月7日A股市场大跌的下午,有上市银行加强了安保,防止基民因基金赎回不了而迁怒作为销售渠道的银行。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政府救市的原因在于:
1) 二级市场的估值,决定了同类企业在一级市场融资的难度以及融资的成本;
2) 规范杠杆投资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造成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
3) 新一轮国企改革和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需要二级市场的牛市配合;
4) 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既是防通胀的药方,也是缓解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的缓冲器。
前述券商高管说,讨论救市与不救市没有意义,市场肯定需要救,如果不救,市场没了,一切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改革都无法进行。
他认为,政府的救市目标在于解决市场的流动性,给予市场稳定的预期,而不在于拉抬指数,一旦市场回稳,流动性恢复,政府应当最大限度减少干预。
版权所有: 本文系米扑博客原创、转载、摘录,或修订后发表,最后更新于 2015-09-06 22:34:34
侵权处理: 本个人博客,不盈利,若侵犯了您的作品权,请联系博主删除,莫恶意,索钱财,感谢!
转载注明: 证监会:维稳资金退出方案报道不实 (米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