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诞生于2011年左右,可理解为大V,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对某一群体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大多发布内容以图文为主,早期活跃平台在微信、微博、知乎,一般会用自己的看法、观点、建议来影响用户。比如一个产品,KOL的内容让用户目光集中到产品上,关注产品的细微差别,包括品牌历史、设计语言、创作背景等,帮助用户了解到产品,最后给出购买意见。

KOC(Key Opinion Consumer,关键意见消费者),这些人通常是消费者,分享内容多为亲身体验,能影响自己周边的朋友和粉丝,产生消费行为的人。

KOS(Key Opinion Sales,关键意见销售),这些人具备专业销售能力及垂直行业、品牌知识储备的强内容创作者。

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频道网络),可理解为网红/达人/博主孵化运营机构,网红制造公司,通过策划和包装将素人创作者运作推广为网红。

达人,诞生于2019年左右,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和出色的人,发布短视频、直播为主,活跃平台在小红书、快手、抖音,主要依靠大数据推送来达到用户的种草、拔草。比如一个产品,达人的内容是让用户目光集中到整体感受和呈效上,让用户一瞬间就爱上这款产品。达人的核心在于种草和拔草,这是全新的概念,也是跟随短视频而产生的。

素人,这个词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意思是业余人士。在自媒体领域,素人指的是那些粉丝数在五千以下的创作者和博主。

 

以粉丝量来判断是素人、达人、KOL

素人:粉丝数在1万人以下

初级达人:粉丝数在1万到10万之间

腰部达人:粉丝数在10万到100万之间

头部达人:粉丝数在100万以上的KOL

 

KOL和KOC区分

KOL一般是达人、明星、专家,在某一些领域有研究并且有一直输出的,得到粉丝认可的人。一般多为明星、各领域的专家或者网红等这些粉丝数量大,影响力也比较高的人。特点是流量大、一般离粉丝较远、互动比例较小。

KOC一般是素人博主,特点是粉丝量刚起步、活跃度高、消费者身份。一般普通人居多,或者是一些粉丝数量少的博主,偏向分享一类的。特点是流量小、KOC更贴近粉丝,所以在心理上会更注重与粉丝的互动,更接地气。

KOC和KOL的界定线在5000粉丝:

低于5000的为KOC,高于5000的为KOL

KOL分为三个等级:

初级KOL(5K~5W)、中级KOL(5W~50W)、头部KOL(粉丝数大于50W)

——KOL的分类(以小红书为例)——

按照体量来分类,KOL包括:头部KOL、腰部KOL、尾部KOL

头部KOL:流星价值大,拥有着较大粉丝规模和号召力,相应的成本较高,适用于活动早期吸引关注。

腰部KOL:性价比较高,可以作为营销的主力军,进行多领域的要盖,拓宽营销的范围。

尾部KOL:在内容分发和扩散上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虽然其影响力和内容创作力有限,可以作为辅助分发的渠道。

按照类型来分类,KOL包活了明星类KOL、垂直类KOL、泛娱乐KOL

明星类KOL:拥有忠实的粉丝基础和流屋号召力,当然也需要充足的预算,利用其自身的话题性,在营销活动中引爆活题。

垂直类KOL:适用于深度内容的解读,可以针对所属垂直领域进行理性诉求的营销传揖。

泛娱乐KOL:受众范围广,但粘性较差,适合营销信息的分发传播,用于话题的扩散和导路人参与。

 

【UP主与主播、网红】

UP主指的是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用户,衍生自upload(上传),又称“阿婆主”。日本弹幕视频网站niconico就是UP主的著名原产地。随着弹幕传入中国,B站等便成为了UP主的聚集地。

最初,UP主扮演的多为搬运工角色,拣选价值内容分享给更多受众。而时至今日,他们的生产方式和品类分工早已充分演变。

主播主要在直播平台贩卖娱乐服务;

网红则以颜值、话题等娱乐属性通过微博、豆瓣等社交属性平台走红。两者的娱乐基因都较为突出。

UP主则具有更加多元化、圈层化的属性,以弹幕网站为主要阵地,并以剪辑为重要制作手段,技术门槛高了不少。

头部的网红、主播和UP主其实是高度重合的,因为大家都在明星化、泛娱乐化,最终都可归结为“网红”。

【UP主与博主】

博主在平台上以文字、图片、链接等形式与读者交流,创造出来的市场往往是以文字为主,而UP主则是以视频为主。博主和UP主虽然都是社交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但是因为使用场景和形式上有所不同,所以它们针对的受众和内容形式也有所不同。

 

【大V】

“大V”是指在新浪、腾讯、网易等微博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用户。通常把“粉丝”在50万以上的称为网络大V。

以微博为例,各类V的区别见下面。

红V:个人申请,红V言论仅代表博主个人,内容只与博主的个人立场有关,发布内容真实性有待考究。红v的月阅读量低于1000万。

黄V:微博黄V属于微博个人认证,黄V言论仅代表博主个人,内容只与博主的个人立场有关,发布内容真实性有待考究。黄V的月阅读量超过1000万。

蓝V:蓝V发布信息通常代表官方权威发布,内容真实、有理有据、时效性强、经得起考究,认证主体对所发布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若发布不实言论将对造成的影响及后果负责,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系统的监督

 

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专业人士创作的高质量内容,有一定权威性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普通素人创作内容,数量大,平台氛围强,互动渗透高

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PGC和UGC以此为职业赚钱

PUGC(Professional-User-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GC与UGC相结合,兼顾PGC的深度和UGC的广度,以UGC的形式,产出相对接近PGC的内容。比如历史老师讲历史人物、医生普及急救常识、演员教大家配音等

BRD(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商业需求文档),决定是否做

MRD(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市场需求文档),决定如何做

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决定做成什么样

广告术语

1、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简称“日活”

2、MAU:Monthly active user,月活跃用户数量,简称“月活”

3、UV: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量

4、PV:Page view,页面浏览量

5、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平均获客成本

6、CPM:Cost Per Mille,千次广告展现的费用

7、CPC:Cost Per Click,按广告被点击的次数计费

8、CPA:Cost Per Action,按用户行为计费,一般为注册行为

9、CPS:Cost Per Sell,按销售额获得分成费用

10、CPP:Cost Per Purchase,按交易笔数来结算

11、CPT:Cost Per Time,按某个时间段展示来计费

岗位术语

1、PM:Product Manager,产品经理

2、PM:Project Manager,项目经理

3、RD:Research Development,研发

4、UED:User Experience Designer,用户体验设计师

5、UR:User Research,用户研究

6、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

7、UE/UX: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

8、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地推人员

 

 

本文转自:

互联网广告专业术语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