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徐霞客,一生纯旅游不工作,他的钱从哪来?
400多年前的徐霞客,江苏江阴人,生于明朝末年,可说是中国驴友圈最早、最有名的顶级大神,号称“游圣”。
中国邮政发行的徐霞客纪念邮票
一个人,纯游山玩水,都能青史留名,在国际圈都混出了名堂,与大咖马可波罗并称双璧,按现在人观念,这完全就是“驴祖”呀。
而且,他也不是时下流行的低端打卡玩法,晃晃荡荡中,一不小心,都搞成了中国自然科考第一人,是实打实对社会有重大贡献之人,搁如今那也是院士级别的吶。
甚至说起来,他都算自媒体界的先驱。他只是生不逢时,差了一个华为P6在手。不然,以他横溢的才华,又巧舌如簧,能卜善算,一路直播开喊老铁刷礼物,全网户外一哥,千万身家,666,稳稳哒。
他的人生,是自从22岁壮年开始,直到55岁油尽灯枯撒手人寰,30多年的大好时光,都在不务正业。
若不给他面子,说白了,他是啥实事不怎么干,正经工作也没有,甚至都没挣个几毛钱,生活的主业,无非就是读书、吃饭、旅游,逢年过节回家见下老母亲,顺顺完成差使跟老婆们生生孩子——是的,他先后讨了4个太太。
可以说,他的人生,根本就是为游玩而生的一生:要么正风尘仆仆在风餐露宿的路上,要么正坐家中悠哉悠哉筹划“攻略”。
如此,萍踪所踏半天下,遍及彼时大明王朝的14个省区——换成如今是19个了,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为纪念他,有个徐霞客镇,现在还是江阴最大的镇。
可是,有一个很至关紧要的问题,是我中学时代念教科书那会就困惑的:你说人家老徐,无业游民,一辈子游手好闲,吊儿郎当,压根就没咋挣过钱,除了旅游还是旅游,且是自费出行,那他玩遍中国的钞票,到底从哪里来的呢?霞客老祖,他、他,真的是一些人说的穷游么?
后来,翻了些书,发现答案倒是清清楚楚的:徐霞客他能走遍天涯路,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缺钱!
话说有钱才能任性,有权也行,道理真古今一揆!徐霞客他老人家山山水水都游透了,虽然一路上也备极辛苦,甚至经常发生意外,几回差点丢命,可人家也根本就不是穷游,是富游!
徐霞客能啥都不问不顾,自由行纯玩数十年,说白了,是因为人家就是小“富二代”,早已财产自由。我们得知道,他论出身,并非平民子弟。江阴徐家,是阴世代经商的江南大族,也是簪缨不绝的世家,史料透露是“广有田亩,富有义行,有敕书楼为证,诗书传世,筑有万卷楼”。这就是讲,人家家中有矿,还是慈善家,连藏书楼这高等装备,都应有尽有。
徐家累代经商,家底殷实,徐霞客高祖徐经,乃江阴首富。徐经可能有朋友不熟,那唐伯虎认得吧,那年唐去赶考会试,路上偶遇徐经,结伴而行,徐全程包了费用。哪知徐经收买考题,东窗事发牵连唐伯虎,让人家断了仕途,只能卖画作才子。
具体到徐霞客时期,他父亲徐有勉早死,兄弟六人分的田亩是并无多,说是“家道中落”也问题不大。可我们得明白,这个“落”,是跟巨富显赫之日比起来稍弱了而已。实际上,徐家依然是有钱人家,是大地主阶层,是富贾之家。
其实,我们也不难想明白,“游必有方”,那样的时代,唯有丰衣食足的家庭,才可能有条件支撑一家之主半生的游手好闲。
实质上,我们还知道的是,徐父去世后数十年间,徐家除了已有大量田产可收租钱之外,徐母也能干,搞了个大中型家庭作坊,收入源源不断。
徐霞客有个好妈,能干,还理解儿子的心曲。自幼及长,徐家是靠其母独自支撑门户的。他说的是,“母无他好,好习田妇织”,是没有说出全部实情。徐家家族产业,是非常强悍的,徐母自己搞的,也是一个大中型手工作坊,相当于现在开了一个高效益的中小型公司。徐霞客不是懒惰不挣钱,而是徐家不需要他干嘛,做好少爷就行。
曾经跨过高山和大海
1499年, 明朝弘治十二年,孝宗皇帝的案头上放着一本棘手的奏折。
这份奏折关系着朝廷要职的更换,也牵扯了天下读书人对科举的信心。
这事儿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说起,他叫徐经。
这一年,江阴富商徐经进京赶考,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但他在路上遇到了另一个赶考的人,这个人在当时已名满天下,他就是江南才子唐伯虎。
二人结伴赴京,一个有钱,一个有才,一时间在京城风光无比。
不料,科考结束后,二人却被举报舞弊,皇帝下令彻查,查无实据。
但为了维护科考的尊严,平息舆论,徐经、唐寅被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告状的人也因奏事不实,被降了职。
牢狱之灾过后,豪情满怀的唐伯虎,仕途却就此打住,以放浪狂癫的形象过完了余生。
而徐经同学呢,一生默默无名,还背了个作弊的骂名。
88年后,徐经的一个曾孙子降生了,他叫徐弘祖。
徐弘祖自小就喜欢地经图志,博览群书却无心功名,十几岁去考个童子试都落榜。按当时求取功名光耀门楣的社会常理,考那么烂的话,回家怕要被一棍子锤死。
不过,他的父亲徐有勉同样对科考深恶痛绝,看到儿子落榜反而乐呵呵地说:“儿啊,你不是立志周游天下吗?想去哪就去哪儿吧!”
大概是看到祖上图个仕途这么心酸,徐家人看开了,要什么权贵,中什么科举,去他的,爱考不考吧。
有这样的家庭氛围,徐弘祖在少年时便立下的志愿:“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从20岁第一次出游,到55岁拖病体而归,30多年来,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今中国19个省市,留下了洋洋洒洒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是的,徐弘祖,就是徐霞客。
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制图:地球旅客©孤城)
▲徐霞客同时代的文人钱谦益所作的《徐霞客传》中描述,霞客曾登临峨嵋、瓦屋两座蜀地名山,且“北抵岷山,极于松潘”,甚至远达西域:“出玉门关数千里,至昆仑山,穷星宿海”。但不少学者指出,传记中的游踪有夸大的成分 。因为部分游记散失,已无从得知徐霞客完整的旅行线路。图中实线为依据现存游记所记录的旅行路线,虚线是依据地点做所的待考路线。
1、旅游的钱从哪来
很多年来,我们对徐霞客的印象都是一名地理探险家、旅行家。
更令人羡慕的是,他这辈子能一直游山玩水,似乎从来不缺一样东西,就是:钱。
其实,徐霞客很缺钱,不少时候——比如被偷被抢以后,都需要靠借贷和朋友的赞助来维持旅行。
幸运的是,机票、门票、酒店、美食这些现代人旅行必不可少的东西,在明代几乎都不存在。
徐霞客出行,通常“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也就是说他主要就是靠脚走,累了就睡船上,睡山洞,实在不行随处借宿,反正古人都很豁达。
比如在《浙游日记》里,徐霞客写道:
欲归宿,托言马岭无宿店,遂止祠中。
马岭没有住宿的地方,就住在祠里。
余闻新岭路隘而无托宿,遂宿于全张之白玉庵。
我听说新岭路险要没有地方住,就住在白玉庵里。
得荒舍数家,日已西沉,恐前无宿处,遂止其间。
遇到很多荒废的房子,天要黑了,担心再往前就没有地方住,就住在其中一间。
至于吃,对于徐霞客就更简单了,比如在《江右游记》里,徐霞客想寻觅马祖岩,在路上时:
心知已误,因避雨岩间,剖橘柚为午餐。
心想已经走错了路,于是在岩石间避雨,剥了橘子柚子当午餐。
这些小挫折根本影响不到徐霞客,在《粤西游日记》里,徐霞客又别有兴致地说道:
惟竹豚未尝,而无奈其活不能携。
只有竹豚没吃过,无奈是活的不好带。
余自大鼻山刘家炙得观音笋,即觅一山篮背负之。路拾蕨芽,萱菌可食之物,辄投其中,抵逆旅,即煮以供焉。
我在大鼻山捡了个篮子,背了一筐烤观音笋,路上用笋子换粥,还拾了些野菜到客栈煮来吃。
徐霞客的路上并没有多么奢侈的开销,更不用谈买纪念品这些。令徐霞客真正忧虑的,是中国有个非常令年轻人纠结的传统礼教:父母在,不远行。
然而,徐霞客有一个异常优异的母亲王孺人。
徐霞客父亲去世较早,家里只有母亲,在周围邻居给徐霞客的出行泼来冷言冷语时,王孺人却对徐霞客说:
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岂令儿以藩中雉,辕下驹坐困为?
好男儿志在四方,难道要像鸡、马一样困在家里当妈宝吗?
为了催促徐霞客出门,徐母还亲手为儿子缝制“远游冠”,为了打消徐霞客的顾虑,她甚至说道:“你可要遍览名山大川啊,我还想听你回来给我讲旅途见闻呢!”
第游名胜,归袖图一一示我。
徐家祖辈是江阴望族,虽然曾今家大业大,不过留给徐霞客的家财并不多,但持家的王孺人还有个本事,就是善于织布。她的布“又密又细又平整,轻薄如蝉翼,市者能辨识之,称为徐家布。”
在徐霞客探访山川的时候,母上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情感上,都给了徐霞客莫大的支持。
徐霞客对母亲的感情也尤为深刻,坚持“游必有方”,常常在路上就会涌来排山倒海的乡愁,千方百计也要回家看母亲一眼。
在徐霞客早期的路线上可见一番牵挂,在王孺人去世前,徐霞客的目的地大多耗时不长、难度系数也不太大,诸如:
浙江雁荡山▼
福建武夷山▼
安徽黄山▼
江西庐山▼
河南嵩山▼
陕西华山▼
湖北武当山▼
徐母80岁的时候,徐霞客准备在家奉养老母,但徐母却主动邀儿子一同出游,路上还努力走到前面。
向固与若言,吾尚善饭。今以身先之。
知子莫如母,徐霞客知道,自己若不出游,即使天天陪在母亲身边,母亲也会不高兴。
1625年9月,徐母去世,徐霞客守孝三年。
一个非凡的母亲,一个“不靠谱”的爹和一个倒霉的祖爷爷,使得霞客热爱自然的天性得以保存和发展。
在旅行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任何外因驱使徐霞客踏上旅途,不带宗教信仰,亦不寄托功名抱负,他的旅行,是对内心渴望的响应,是纯粹的与山水的对话,是经历生命的一种形式。
而徐母去世以后,不辜负母亲养育和知遇之恩,成为另一股支撑徐霞客坚持走下去的强大力量。
2、万里遐征
1636年,50岁的徐霞客感到自己老病将至,酝酿已久的西行计划再不能迁延,于是,毅然踏上旅途,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最壮烈的一次“万里遐征”。
这一年的九月十九日,徐霞客“乘醉放舟”,水陆兼程,穿越江浙,一个月后,进入江西。
在江西盘桓两月有余,遍访名山古寺,1637年正月初一抵达武功山,并在大雾天登顶。
雨雾缭绕的武功山▼
十天后,离开武功山,进入湖南,以衡州(今衡阳)为原点,游历湘南,登临南岳衡山。
衡山之巅▼
五个月后,经湘江进入广西,西行之旅开始进入高潮。
石峰林立,岩洞密集,桂林山水的精彩纷呈让徐霞客应接不暇,他把最高的赞誉也留在了这里:
洵神仙之境,首于土界得之,转觉神州凡俗矣。
桂林阳朔▼
在广西云游近一年后,自南宁北上,进入贵州。过贵阳,至安顺,寻白水河瀑布,既今日之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大瀑布▼
1638年五月中旬,徐霞客进入云南,经曲靖,抵达昆明。
无限好风光的云南,再度迟滞了他的脚步。
昆明滇池▼
为考察南北盘江源头,徐霞客沿滇池东岸南下,在滇南兜了一大圈。途中与当今的两个小众网红目的地——兴义和罗平撞个满怀,惊叹道: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罗平油菜花海▼
兴义万峰林▼
十一月下旬,徐霞客离开昆明,北上赴鸡足山,穿越元谋县时,被一种从未见过的地貌景观所陶醉:
金沙烨烨闪闪发光,如云母堆叠,而黄映有光。时日色渐开,蹑其上,如身在祥云金粟中也。
元谋土林▼
1639年正月二十二,在鸡足山还愿后,徐霞客继续北上丽江,意在完成自己的终极目标:探寻长江源头。
丽江古城▼
在丽江木府,徐霞客被土司木增视如珍宝,宴乐之余,又是修书,又是题跋,还要给土司的儿子辅导作业,忙的不亦乐乎。
可当他提出要进一步北上溯源的时候却遭到木增委婉而坚定的劝阻。无奈,凭栏眺望远处巍峨的玉龙雪山,留下深深的叹息:
从楼北眺雪山,隐现不定,南窥川甸,桃柳缤纷,为之引满满杯的酒。
从木府望玉龙雪山▼
在丽江逗留近半个月,见继续北上无望,徐霞客转而南下,准备经由腾越州(今腾冲)出境。
途径大理,在苍山洱海间寻觅风、花、雪、月。
榆城有风花雪月四大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苍山崇圣寺三塔▼
洱海小普陀▼
1639年四月中旬,徐霞客从永昌府(今保山市)西行,翻越高黎贡山,抵达腾越州(今腾冲),并赋予其“极边第一城”的称号。
高黎贡山与腾冲▼
徐霞客本欲继续西行进入缅甸,却再次遭到阻拦,人们说五月的丛林中瘴气甚厉,还有野人出没,西行会有性命之忧。
实际上,此时的徐霞客已有54岁高龄,长年的奔波已使得他“两足具废,心力交瘁”,权衡再三后,他最终放弃了出境的念头。
这是徐霞客旅行30年来,第一次主观上的放弃。腾冲,成了徐霞客人生旅程的终点站。
腾冲,和顺古镇▼
来自摄图网
3、寻找长江源头
《尚书·禹贡》中讲“岷山导江”,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长江的源头在岷山。
但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徐霞客却认为,长江的水量远大于黄河,长江的长度不应该比黄河短,所以源头一定不在岷山。
他翻阅群书,发现大家都只是在重复别人的话而已,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探查。
虽然受阻于丽江,但他这一路走来,对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这一结论已确信无疑,所以他在《溯江纪源》中斩钉截铁地宣称:
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
金沙江,丽江段▼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孔子编纂的《尚书》中长江源头的结论进行勘误。
勘误,似乎是徐霞客的强项。
1618年,徐霞客先后登顶天都峰和莲花峰,判断黄山的最高峰是莲花峰而非人们认为的天都峰。
黄山诸峰▼
摄影:地球旅客©孤城
摄影:地球旅客©孤城
1632年,徐霞客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徒手登顶雁湖岗,证明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并不是发源于山顶的雁荡湖。
1638年,他从广西一直持续的云南的南北盘江源头考察指出了《大明一统志》中的种种谬误,最后对这种不负责任的编辑还气呼呼地说:
彼不辨端末巨细,悍然秉笔,类一丘之貉也夫!
不止勘误,徐霞客对地质地理学的理解和见识也远远超越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
在《粤西游记中》他寥寥数语便点透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比如,他这样解释峰林峰丛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盖江流击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转,云根迸出,或错立波心,或飞嵌水面……
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滴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
喀斯特峰林峰丛
桂林阳朔▼
喀斯特溶洞
贵州织金洞震洞之宝——霸王头盔▼
摄影:地球旅客©孤城
这看似风轻云淡的背后,是徐霞客不辞艰险地钻了两百多个洞穴,攀援了无数座石灰岩山峰。
徐霞客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最杰出的岩溶地貌专家,如果我们一个世纪前有更多的发言权,那么这种美丽的地貌景观也许就会被冠上桂林或徐霞客的名字。
4、著书传世
《徐霞客游记》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同时,这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故事书,古时候,人们称它为“卧游胜具”,意思是卧在床上看书就能达到亲临其境的效果。
因为徐霞客的游记除了记录山川地理,还有他以日记的方式,表露出作为一名“驴友”所经历的种种遭遇,以及其温柔而有趣的内心。
徐霞客是一个在用生命旅行的人,他的游记中不乏惊险刺激的情节。
比如,时不时要和强盗打照面:
余谕其此间去吉郡甚近,何不同至郡,以舟畀给以汝。其人闻言,咆哮愈甚,竟欲顺流挟舟去。余乘其近涯,一跃登岸……
有一次遇到强盗抢船,我跟强盗商量,等一同到了吉郡府再把船给他们,他们听后大怒,要强行把船拖走,我趁船靠岸的时候,身手敏捷地跳上了岸……
又比如在云南腾冲,他听说石房洞山上有一个山洞,非要去探个究竟。
但上山无路啊,徐霞客的冒险劲头冲上脑壳,于是他四肢并用,攀援而上:
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土太松软,脚站不上去,只能抓着草爬,一会儿草也要断了,幸好抓住了一块石头。
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
然而石头也很酥脆,一碰就碎,好不容易抓到一个稍微坚固点儿的,只能把自己一动不动地平贴在悬崖上,上不去也下不来。
54岁的徐霞客在记述这一片段时心有余悸地写道:
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
除了惊险的,还有很多好玩的事,也被忠实记下:
独此寺丽妇两三群,接踵而至,流香转艳,与老僧之坐日忘空,同一奇遇矣。为徘徊久之。
有一天,在杭州的一个寺庙里来了一些香艳漂亮的女人,她们和老僧坐在一起望着天空发呆,真是一个奇遇,我来回看了半天。
忽有四人持镖负弩,悬剑橐箭囊矢,自后奔突而至………皆勇壮凶狞,似避雨,又似夹持。余甚恐。问余何往,余对以都匀。问余求烟,余对以不用。
又有一天正在贵州的山里冒雨赶路,忽然后面冲过来几个持枪带箭的彪形大汉,不知道是要在我伞下躲雨,还是要绑架我,把我吓得够呛。他们问我去哪儿,我说去都匀,问我要烟,我说我不抽烟。
更多的,是旅途中那些平淡而真挚的小细节。
比如第一次登上黄山后,赶上大雪封路,便坐在山中的寺庙里听了一天雪滑动的声音。
初四日,兀坐枯坐听雪溜竟日。
又比如在福建登上了一座叫仙阳岭的小山,阳光好,杜鹃花开得很可爱。
仙阳岭不甚高,而山鹃丽日,颇可爱。
5、晚年还乡
1636年,在徐霞客将要开始西南之行时,江阴迎福寺有一名虔诚的僧人,法号静闻,他禅诵二十年,用自己的血抄写了一遍《法华经》,想要将其供在云南大理鸡足山。
那时的云南还是难以涉足的偏瘴之地,静闻深知靠一己之力是去不了的,他听说徐霞客要去云南后,便谋求与其一起上路。
起初的旅程还算风平浪静,1637年二月,一场灾难打破了他与静闻相惜相携的谈笑风声。
十一日,那天夜晚行舟时,众人听到了岸上的哭声,心中恐惧,全都默默无声。只有静闻心生怜悯,上岸查看,不料却是盗贼设下的圈套。
突然登船的劫匪亮出大刀,人人跪地求饶,跳水逃命,在混乱中也只有徐霞客侥幸未被刺伤。寥寥数笔,便得知那夜的九死一生。
旋即听到有喊我的,我知道是静闻,心中暗喜道:“我三人都还活着。”
此事过后,徐霞客与负伤的静闻继续上路,到九月二十二日,静闻在广西南宁的崇善寺卧病不起,徐霞客为了行程,与之暂别。
等到十二月十日回到崇善寺时,徐霞客才得知他走后两天,静闻就与世长辞,只留下遗言:必定骨鸡足山。
其实徐霞客与静闻,也只是萍水之交,就像我们在旅行时遇见一两个谈得来的,留下微信号这样的友情而已。静闻没有写日记的兴趣,徐霞客也没有向佛的热情,事已至此,徐霞客继续上路就行了。
但是徐霞客没有这样离开。
静闻曾见我,要我带他前去鸡足山。我答应过他。
可是静闻已经死了。
那我就带着他的遗骨去鸡足山。我一定要了却静闻心愿。
不管有多难!
崇善寺的僧人欲私分静闻随身衣物,徐霞客在百般阻挠里收掇静闻遗骨,办理静闻的后事,没有多余的言辞,却字字诛心。
乃先起窆白骨,一瓶几满。中杂炭土,余以竹箸逐一拣取,遂竟日之力。仍以灰炭存入瓶中,埋之旧处,以纸数重裹骨。
只得先葬白骨,几乎装满一个瓶子。瓶中杂放着炭灰,我用竹筷子逐一拣出来,竟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仍把木炭灰存放进瓶中,埋在原来的位置,用几层纸裹好白骨。
只得戒衣、册叶,乃得抱骸归。昏暮入邓寓,觅烛,重裹以拜,俱即戒衣内着。包而缝之置大竹撞间,恰下层一撞也。是日幸晴霁,故得拣骨涯滨几近竟日。
只得到戒衣、经卷,这才得以抱着骸骨归来。在昏黑中走入邓家住所,找来火烛,重新裹好骸骨拜过,全部包好缝起,放在大竹箱内,恰好装满竹箱的一个下层。这一天幸好晴朗,故而能够整天在溪岸边拣骨头。
一年后,1638年的冬天,腊月二十二日,徐霞客背着静闻的遗骨,抵达了鸡足山。
当他抵达的时刻,古刹众僧无不动容。
二十六日……余以其穴近仙陀之师为便,议遂定。静闻是日入窆(埋葬)。
26日,我觉得墓穴近仙陀之师,就此议定。静闻这天下葬。
当静闻骨灰与血书都交付寺院,尘埃落定,徐霞客也放下了心中的重石。
这一生已胜人间千百生!
而长年的奔波,对人生难道不是没有伤痕的吗?
不是的,到1640年,55岁的徐霞客再也走不动了,几个精壮的纳西族汉子遵照土司木增的命令,将他抬回了3000公里外的江阴老家。
一行人,穿山越岭,披风沥雨,足足走了156天。几个月后,徐霞客在自家的病榻上辞世。
徐霞客的故事,到这里结束了。
但是,真的就此划上句号吗?
回看徐霞客最重要的生平,无非是行走和记录。后人为他加上地理学之父、探洞第一人各种称谓,可是我觉得,这些头衔与徐霞客本身相比,都如烟似烬。
他曾在病床上这样说道: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张骞、唐玄奘都是受国命之托西游。我就靠自己一身老布衣、一根手杖、一双麻鞋,走遍河沙、昆仑、西域,这一生没有遗憾。
徐霞客究竟还给了我们什么。
遍寻所有的句子与词汇,都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
因为没有任何赞誉之词,能超越那样的荣光,那就是:
一个人用一生的时光,去做了一件他想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
文人之旅,流芳后世,匹夫之行,愉悦己身。
什么王侯将相,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终成抔土。成功只有一个,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徐霞客真的要感谢明朝官驿制度的漏洞。张骞 唐玄奘 郑和 徐霞客 这几个驴友中 ,唐玄奘 张骞 郑和这三个人要比徐霞客伟大的多。
《徐霞客游记》非常枯燥,看了几次都看不完,记得有一段写爬一座山非常危险,有一点距离爬不上那座山,就砍树做支架爬上去,下山就用藤条坠下来,那里还的树木还茂密。徐霞客爬山很拼啊,现在我们爬的山,路都修好了,舒服得很。
参考推荐:
明代徐霞客,一生纯旅游不工作,他走遍全国的费用,到底从哪来?
徐霞客为什么备受推崇?读完《徐霞客游记》你也一定会爱上徐霞客
商务自由行:北京、青岛、深圳、广州、老家 (东南线)
台湾八日游记,最美的风景遇见最爱的人 (台湾)
新港澳八日游记,外面世界没传说中精彩 (新加坡)
版权所有: 本文系米扑博客原创、转载、摘录,或修订后发表,最后更新于 2024-08-08 16:05:47
侵权处理: 本个人博客,不盈利,若侵犯了您的作品权,请联系博主删除,莫恶意,索钱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