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代为何大多不超过300年
自从秦朝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开始以来,中国历史就没有大一统的朝代在持续时间上超过三百年,即使是像宋这样的合起来400多年的,中间也经历的北宋和南宋的变动,强大的唐朝,也只有289年,这是有什么原因呢?中国历史如此宏大,谈起来不免有错。
中国朝代为何大多持续两百多年?
中国王朝的覆灭基本上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可称作“制度崩溃”
就是体制内的人叛乱或者相互冲突导致国家灭亡。比如西汉的汉元帝声色犬马,整个统治系统失能,最后被王莽篡权。
分到这个类别的有,秦、西汉、东汉、西晋、东晋、隋、唐。
第二种可称作“寿终正寝”
王朝延续到一定时期,民乱四起,军队四处奔袭。虽然国家制度本身没有致命缺陷,最后却因为长期镇压而耗尽军力,国家覆亡。
与制度崩溃相比,寿终正寝模式的主要作乱者是体制外的人员。明朝基本就是这种模式(如果不是民乱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和军队,满清也没什么希望)。
第三种可称作“外敌入侵”
时运不济,被人灭掉了。这基本就是南宋和北宋。
元朝有点第一种和第二种综合的意味,但我觉得基本可以归咎于其制度实在太差。清朝灭亡的原因太特殊,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在此处讲解。
所以,其实可以看出来,中国主要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压倒性多数的,是制度本身的崩溃。体制内人员站出来谋权篡位,或者由于体制人员的武力冲突而导致国力衰微,最终灭亡。
各朝代都是怎么灭亡的?
秦朝灭亡时,人口并未到达土地承载极限。正是由于胡亥、赵高自己瞎整,把王朝早早断送了。西汉,皇帝声色犬马,不理朝政,被外戚把持,灭亡。
东汉,外戚与宦官相争,最后军头趁机篡权,最后各地军阀割据,打来打去,汉朝灭亡。西晋,八王之乱,国灭。东晋,桓玄/刘裕篡位,国灭。
隋,隋炀帝犯下很多巨大政治错误,杨玄感与权贵子弟纷纷叛乱,宇文化及等兵变,国灭。唐,节度使制度失去控制,自安禄山起,整个体制走向崩溃已不可避免。
各朝代灭亡的原因总结:
大家可以看出来,这里面王朝灭亡主要可以细分为三种原因。
第一种是皇帝自己瞎整,国家完蛋了。
第二种是权力制衡失败,各方文斗变武斗,国家崩溃。
第三种是军力制衡失败,军头叛乱,国家崩溃。
实际上在古代,每个朝代在前一代的基础上都进行了改良。两汉以后,官员选拔从随意性比较大的察举制改为九品中正制,然后再进化到领先世界的科举制度。政府结构,从秦朝脆弱的专权结构演化到后来分权制衡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时,文官政府对军队的控制能力已经超过了唐朝。
此后的明朝和清朝基本都没有发生过过去那种体制内重要将领带兵叛乱的问题。
对皇帝权力的制约,也一直在向前发展。在西汉时期,皇帝不理朝政可以导致天下大乱。到明朝时,文官已经开始不欢迎皇帝打理朝政了。皇帝自己玩自己的,玩一辈子,对朝政都没有太大影响,足见国家缺了谁照样运转。皇帝的意志,已经越来越难以对抗文官政府的意志了,可以说当时已经逐步在向“虚君共和制”方向发展。
所以,从这一路看来,中国古代的政治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寻求诸多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两汉都是200年就灭亡,两晋和隋处在激变之中,几十年就完蛋了。唐坚持了三百来年才完蛋。宋朝是被外敌干掉的,这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极度罕见。
而明朝已经明显解决了唐代的制度问题,国防也做得不错,只是运气实在太差,碰上小冰川期,连年灾荒,民乱四起,这才提前寿终正寝。如果不是小冰川期,明朝寿命超过唐朝实在不成问题。
尤其是在明末,土豆和玉米已经在中国开始种植,这两种作物大大提高了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极限。如果没有小冰川期,恐怕明朝再延续一两百年都不是问题,说不定直接推动中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了。
各个皇朝的终结原因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总的来说,由于制度的演进,他们的生命力都是逐渐增长的。宋朝、明朝没能比唐朝更长寿,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制度或者经济,而是一些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看待中国皇朝的寿命,不能简单归结到一两个要素。
中国朝代为什么很少超过300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扫平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
嬴政为后世帝王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皇帝”,并骄傲的宣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千万世,传之无穷”
很不幸,秦朝只传了区区二世,总共十五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不仅如此,以后中国所有的大一统王朝没有超过三百年的。
西汉,215年
东汉,195年
唐朝,289年
北宋,167年
南宋,152年
元朝,97年
明朝,276年
清朝,268年
2000多年来的中国浩荡历史,多少伟大的朝代都倒在了300年的时间线之前,为什么?
这问题引起了很多历史爱好者的关注,也有一些严肃的历史学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朝代的兴亡,因素很多,包括土地问题,小农经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外族入侵,气候的变迁等等因素,不一而足,似乎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讨论,社会形态中,金字塔结构是稳定的结构,庞大的社会基石支撑了整个金字塔的结构。
当金字塔的底层开始动摇,底部越来越小,顶层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倒金字塔结构,系统会变得不稳定,这时候,遇到外力的时候,倒金字塔结构就会倾倒,形成新的金字塔结构。
在帝国末期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看到各种力量在撼动金字塔,外族入侵,持续的极端自然灾害,昏庸的皇帝,专权的大臣等等,他们给了帝国致命的最后一击,导致帝国的崩溃,新王朝的建立。
然而,这些因素并不只是在帝国晚期才会出现,很多因素在帝国中期、甚至早期也会出现,他们不但没有成为帝国的墓碑,反而成了帝国的纪念碑。征服外族,救济灾民于水火之中,帝国中期往往还有中兴之君,革故鼎新,激浊扬清,重振帝国雄风。即使是中间的宫廷政变也无伤帝国根基。
金字塔的如何演变成为倒金字塔结构呢?
底层和顶层的大小,最关键是掌握的资源。
现代社会里,基尼系数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用来测定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里,更多的是要看土地和农作物。
王朝初期,经历过长期的战乱,地广人稀,新任统治者重新分配土地资源,耕者有其田,同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迅速恢复活力,在初期君主的励精图治下,迅速复兴走向盛世。同时在复兴过的过程中,人口开始增长,精英阶层的人数也在增长,欲望也在不断扩张,在加上农民社会地位的低下,在自然灾害面前抗风险能力的低下。土地兼并现象开始出现,也越来越严重。
在帝国中期,很多问题也开始越来越严重,此时帝国尚有能力进行必要的改革,无此中期改革,很多王朝撑不到200年,即使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张居正、雍正皇帝,也只是延长了帝国的生命,帝国还终于是奔着衰亡的命运而去了。
300年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按30年一代人来算,就是10代人。古代中国生育比较早,300年也许意味着15代左右的人口。按照马尔萨斯人口论来计算,这会是一个很大的增长幅度。当然,能够大体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也只有金字塔顶端的人士了。
先看看皇族,西汉末年,朝廷统计的刘邦的皇族已经有8万人了,东汉末年,没有正式的统计数字,据推测也在几十万之间。还有许多没有统计在内的,比如年青时,没有认过皇叔的刘备。
汉朝还好,因为推恩令的存在,王族所占的总盘子是有限的。
我们来看明朝,皇族子孙,生活待遇都是政府包办的,那么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有多少子孙呢?万历三十二年,玉碟上高级皇族的数目已经有8万了。有的王爷,再世的时候,四世同堂,已经有700多人了,还不算妻妾女眷。据推测,明末王族要接近100万人。
在清朝,王族归宗人府管理,至清末,努尔哈赤直系子孙29000人,努尔哈赤兄弟子孙20000人,总共大约5万人。清朝不只是养王族,旗人也都是由政府包办的,清末宣统年检,北京旗人大约20万户,人口大约100万。全国来看,人口规模也是颇为庞大的。
无论在明末还是清末,这些庞大供养人员都带来了巨大财政压力。
除此之外,还有士大夫,官绅阶层。我们都听过范进中举的故事,中一个举人,为什么能使范进如此兴奋,以至于精神失常?
在明朝,举人是可以不交税的,举人名下的田产都是可以不交税的。所以当时很多人会把自己的田产挂名给举人,避开政府的税收,由举人来收管理费。
举人有会多少呢?
古代科举三年一次,省级考试叫乡试,录取的交举人,大约10%的录取率。乡试之后是全国性的会试、殿试,录取的是进士。明代乡试共开科90次,共取举人为102399人。明代举行殿试总计89次,共取进士24599人。
这些举人、进士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个家族,也是一代代的繁衍、传承。
到了帝国末期,资源不断的向上汇集,底层已经越来越削弱,金字塔已经摇摇欲坠了。
帝国如同人生一样,在某个阶段,生命力是无可避免的要越来越衰退了。新的旺盛的生命力,也往往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了。
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轮回,就是如此。
300年,包含了资源汇集集中的速度和趋势,包含了中期的各种调整和改革的努力,蕴含了各自朝代的特点,比如王族的政策,供养人员的范围和待遇,也蕴含了很多的偶然因素。
中国历史蕴含了很多宝藏,一治一乱的兴旺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历史学家傅斯年总结到,中国若无战乱,十年可恢复,三十年可振兴,五十年到七十年必成盛世。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正赶上国家从振兴到盛世的过程中。
时代给了我们机会,大家一起努力,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后记:
这300年的现象,即便有种种解释,也是一种巧合,250、300、350其实区别并不大,背后的因素值得深思和借鉴。
那么这个现象对于世界历史是否适用,对于目前工业化国家是否适用?
我想是有借鉴意义的,首先看世界历史。平均王朝的历史也大约在300年以内。社会结构的失衡也往往是帝国灭亡的重要内在因素。对于工业化社区,各个国际都非常重视基尼系数和贫富差距,也是同样的道理。
导致社会结构失衡的因素,在世界历史和工业化社会中,会有一些不同的因素。一个因素是帝国扩张的速度,中国历史上帝国扩张的速度往往是迅速完成的,在扩张完成之后,就存在帝国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世界史来看,帝国扩张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帝国扩张时间很长,那么可以重点考察帝国边界稳定之后的情况和衰落的时间,比如罗马帝国。
工业化社会的角度看,就不只是国家边界扩张,也要关注经济利益的边界变化,扩张、稳定还是收缩?
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也有超过300历史的王朝,比如大理国,有316年的历史。老子推崇的小国寡民是很有智慧的,系统本身可以是很稳定的,主要问题在于往往受外部武力的影响。在大的文明世界、和平世界的环境下,小国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即便是小国,现在也存在越来越严重的移民问题,值得关注。
中国历史给人带来最大的震撼是,历史朝代是必然要灭亡的,新陈代谢是一定会发生的。从这个历史的智慧或者说经验来看世界,美国的国家体制一定能持续下去么?宪法体系会是永恒的么?答案会是否定的,问题是什么时间会发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有几个点可以考虑,独立战争之后看300年,或者乐观一点,美国经济在全球比重稳定之后看300年,300年也许太久,但是可以去看趋势,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扩张停止之后的趋势。
中国改朝换代的方式或许和世界史不同,也有可能会和后工业化社会不同。以后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呢?苏格兰地区的独立公投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和平方式的分离,各个利益群体集中谋求更大的利益也是一个方向。
当然,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大家并不想看到的情况,比如高度文明的王朝被武力很强、勇猛好战,但是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民族征服。但是这就是历史,过去发生了,而且不只是一次,将来也可能会发生,不一定在中国,也不一定是纯武力征服。
技术的突飞猛进,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变化。
附上中外历史发展简史(点击放大看原图)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和年代表
朝代 | 起讫年代 | 都城 | 今地 | 统治民族 | 开国皇帝 | ||
---|---|---|---|---|---|---|---|
三皇五帝 | |||||||
夏朝 |
约公元前 2146-1675年 |
安邑 | 山西夏县 | 华夏族 | 禹 | ||
商朝 |
约公元前 1675-1029年 |
亳 | 河南商丘 | 华夏族 | 汤 | ||
周 | 西周 |
约公元前 1029-771年 |
镐京 | 陕西西安 | 华夏族 | 周文王姬昌 | |
东周 | 春秋 | 前770-476年 | 洛邑 | 河南洛阳 | 华夏族 | 周平王姬宜臼 | |
战国 | 前475-221年 | 华夏族 | |||||
秦朝 | 前221-207年 | 咸阳 | 陕西咸阳 | 华夏族 | 始皇帝嬴政 | ||
汉 | 西汉 | 前206-公元8年 | 长安 | 陕西西安 | 汉族 | 高祖刘邦 | |
新朝 | 9-23年 | 常安 | 陕西西安 | 汉族 | 王莽 | ||
东汉 | 25-220年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汉族 | 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220-265年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汉族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221-263年 | 成都 | 四川成都 | 汉族 | 汉昭烈帝刘备 | ||
孙吴 | 222-280年 | 建业 | 江苏南京 | 汉族 | 吴大帝孙权 | ||
晋 | 西晋 | 265-316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汉族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317-420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汉族 | 晋元帝司马睿 | ||
十六国 304-439 |
前赵(汉赵) | 304-318 | 平阳 | 山西临汾 | 匈奴族 |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 |
319-329 | 长安 | 陕西西安 | |||||
成汉 | 306-347 | 成都 | 四川成都 | 巴氐族 | 太宗武皇帝李雄 | ||
前凉 | 314-363 | 姑臧 | 甘肃武威 | 汉族 | 高祖明王张寔 | ||
后赵 | 319-351 | 襄国 | 河北邢台 | 羯族 | 高祖明皇帝石勒 | ||
前燕 | 337-370 | 龙城 | 辽宁朝阳 | 鲜卑族 |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 ||
前秦 | 351-394 | 长安 | 陕西西安 | 氐族 | 世宗明皇帝符健 | ||
后秦 | 384-417 | 长安 | 陕西西安 | 羌族 |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 ||
后燕 | 384-407 | 中山 | 河北定州 | 鲜卑族 |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 ||
西秦 | 385-431 | 苑川 | 甘肃榆中 | 鲜卑族 |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 ||
后凉 | 386-403 | 略阳 | 甘肃平凉 | 氐族 |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 ||
南凉 | 397-414 | 西平 | 青海西宁 | 鲜卑族 |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 ||
南燕 | 398-410 | 广固 | 山东益都 | 鲜卑族 |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 ||
西凉 | 407-421 | 酒泉 | 甘肃酒泉 | 汉族 | 太祖昭武王李暠 | ||
胡夏 | 407-431 | 统万城 | 陕西靖边 | 匈奴 |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 ||
北燕 | 407-436 | 和龙 | 辽宁朝阳 | 高句丽 | 燕惠懿帝高云 | ||
北凉 | 397-439 | 张掖 | 甘肃张掖 | 卢水胡 |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 ||
*冉魏 | 350-352 | 邺城 | 河北临漳 | 汉族 | 武悼天王冉闵 | ||
*西燕 | 384-394 | 长子 | 山西长子 | 鲜卑族 | 济北王慕容泓 | ||
*西蜀(后蜀) | 405-413 | 益州 | 四川成都 | 汉族 | 谯纵 | ||
南北朝 420-589 |
南朝 | 宋 | 420-479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汉族 | 宋武帝刘裕 |
齐 | 479-502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汉族 | 齐高帝萧道成 | ||
梁 | 502-557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汉族 | 梁武帝萧衍 | ||
陈 | 557-589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汉族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386-534 | 平城 | 山西大同 | 鲜卑族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河南洛阳 | ||||||
东魏 | 534-550 | 邺 | 河北临漳 | 鲜卑族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535-556 | 长安 | 陕西西安 | 鲜卑族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550-577 | 邺 | 河北临漳 | 鲜卑族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557-581 | 长安 | 陕西西安 | 鲜卑族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581-618 | 大兴 | 陕西西安 | 汉族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618-907 | 长安 | 陕西西安 | 汉族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十国 | 后梁 | 907-923 | 汴 | 河南开封 | 汉族 | 梁太祖朱晃 | |
后唐 | 923-936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汉族 | 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936-947 | 汴 | 河南开封 | 汉族 | 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947-950 | 汴 | 河南开封 | 汉族 | 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951-960 | 汴 | 河南开封 | 汉族 | 周太祖郭威 | ||
前蜀 | 891-925 | 成都 | 四川成都 | 汉族 | 高祖王建 | ||
后蜀 | 925-965 | 成都 | 四川成都 | 汉族 | 高祖孟知祥 | ||
杨吴 | 892-937 | 扬州 | 江苏扬州 | 汉族 | 太祖杨行密 | ||
南唐 | 937-975 | 金陵 | 江苏南京 | 汉族 | 烈祖李昪 | ||
吴越 | 893-978 | 杭州 | 浙江杭州 | 汉族 | 武肃王钱鏐 | ||
闽国 | 893-945 | 长乐 | 福建福州 | 汉族 | 太祖王审知 | ||
马楚 | 896-951 | 长沙 | 湖南长沙 | 汉族 | 武穆王马殷 | ||
南汉 | 905-971 | 兴王府 | 广东广州 | 汉族 | 高祖刘龑 | ||
南平 | 907-963 | 荆州 | 湖北荆州 | 汉族 | 武信王高季兴 | ||
北汉 | 951-979 | 太原 | 山西太原 | 汉族 | 世祖刘崇 | ||
宋 | 北宋 | 960-1127 | 开封 | 河南开封 | 汉族 | 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1127-1279 | 临安 | 浙江临安 | 汉族 | 高宗赵构 | ||
辽国 | 907-1125 | 皇都 | 辽宁 | 契丹族 | 太祖耶律阿保机 | ||
大理 | 937-1254 | 太和城 | 云南大理 | 白族 | 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1032-1227 | 兴庆府 | 宁夏银川 | 党项族 | 景帝李元昊 | ||
金 | 1115-1234 | 会宁 | 阿城(黑) | 女真族 | 金太祖阿骨打 | ||
中都 | 北京 | ||||||
开封 | 河南开封 | ||||||
元朝 | 1206-1368 | 大都 | 北京 | 蒙古族 |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1368-1644 | 北京 | 北京 | 汉族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1616-1911 | 北京 | 北京 | 满族 | 清太宗皇太极 | ||
中华民国 | 1912-1949 | 南京 | 南京 | 汉族 | 国父孙中山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49-至今 | 北京 | 北京 | 汉族 | 毛泽东 | ||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
中国历史朝代歌
第一种
唐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西东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二种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主要朝代顺序歌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二晋收, 南北隋唐五代继, 宋元明清皇朝休。 |
五帝黄颛喾尧舜, 三代夏商西东周。 春秋战国秦一统, 西汉三国二晋收。 宋齐梁陈南朝号, 北魏二分又齐周。 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夏金元明清民。 |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
|||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摘自 《三字经》 |
|||
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 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
参考推荐:
版权所有: 本文系米扑博客原创、转载、摘录,或修订后发表,最后更新于 2019-04-14 21:45:35
侵权处理: 本个人博客,不盈利,若侵犯了您的作品权,请联系博主删除,莫恶意,索钱财,感谢!
转载注明: 中国朝代为何大多不超过300年 (米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