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601857)上市。由于头顶“亚洲最赚钱公司”的名号,因此在上市前半个月,各路英雄好汉就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一些基金经理甚至扬言:只要有40元以下的价位就通吃。笔者周边的一些朋友也都跃跃欲试,特意嘱托笔者好好研究一下:上市当天什么价位可以买,最高能炒到多少元。

对这类人人都看好的股票,老实说笔者向来很惧怕

一是名头太响,不会有合适的价位供你买入;

二是大盘已经过2年多的飙涨,正处在最癫狂的时候,在这种背景下,猛然来一个众望所归的超级蓝筹股,十有八九要坏事。

但朋友的嘱托不能置之不理,于是就花了一天时间,对它做了一些测算,然后在上市前一周向朋友们包括华东师大的一次讲课中宣布了测算结果:

1. 如果上市当天能见到33~34元,可以炒一把,否则就应放弃;

2. 中石油上市后的极限最高价为48.30元,这个价位只有在最疯狂的大牛市的最癫狂阶段才会有的最高博傻价;

3. 中石油真正所值应该以48元为基准,对折再对折,10元以下。

后来的事实大家都知道,中石油上市后的最高价为48.35元,最终又跌到了10元以下。

 

这件事过去了一年多,迄今一些朋友依然在谈论它,把它作为一个成功范例。

任何表面神奇的东西,说穿了就很简单。这源自于笔者对定性与定量的一个基本看法。定量与定性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准确的定量,就不会有准确的定性;但反过来,没有准确的定性,一切定量分析都是没有意义的。尤其在股票市场中,先定性,后定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避免掉入分析陷阱。

对中石油的分析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首先,所谓亚洲最赚钱公司,对股东来说没有意义。因为它只表明赚的钱最多,不表明这家公司的股票最有价值。因为股东的利润只能通过你所持有的股份来计算。打个比方,A公司的税后利润10亿元,B公司的税后利润总额1亿元。从盈利规模来说,肯定是A公司比B公司赚的钱多。但是,A公司有100亿总股本,B公司只有1亿总股本,那么,分到股东头上,前者每股只能分到0.10元,后者却能分到1元/股。因此,“亚洲最赚钱公司”只有站在宏观层面上讲才有意义,对仅持有一部分股票的股东毫无意义。

其次,中石油能成为亚洲最赚钱公司,主要靠地底下的石油,因此这只股票我们可把它归为资源类股,这是对中石油的定性。有了这个定性后,我们就知道应该从哪个角度去测算中石油的内在价值。因为所有资源类股都有一个终极价值,那就是它所拥有的资源总量的经济总价值。

本着这一思路,笔者查了中石油拥有的可开采石油储量,然后将它除以发行后的总股本,得出每股0.072桶的结果。将0.072桶乘上当时的原油价格每桶96美元,得出6.912美元;再乘上当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7比1,得出的结果是每股48.38元。换言之,按中石油所拥有的可开采储量以及当时的油价和汇价计算,把它地底下所有的石油都挖出来卖掉,每股可分得48.38元的销售额。中石油上市后48.35元的极限价格就是由此而来的。

 

48元的销售收入转换成净利润是多少?

查一下中石油历年的营业利润、净利润和销售收入之比就可知道,大体上说,它的营业利润约为销售收入的50%,而净利润约为营业利润的50%。48×0.5×0.5=12,每股可分到12元。算完这笔账后,笔者讲了一句话:别把巴菲特看作傻瓜——巴菲特在13港元把中石油全部卖掉,当时许多人是把他当大傻瓜看的。

不同性质的公司,需要有不同的估值方法和估值标准。不管公司性质,胡子眉毛一把抓,动不动就来个市盈率、市净率的横向比较,就无法知道估值的精髓在哪里。

 

参考推荐:

48元买中石油居然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