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事务处理过程) 系统领域,我们在很多业务场景下都会面临事务一致性方面的需求,例如最经典的 Bob 给 Smith 转账的案例。传统的企业开发,系统往往是以单体应用形式存在的,也没有横跨多个数据库。我们通常只需借助开发平台中特有数据访问技术和框架(例如 Spring、JDBC、ADO.NET),结合关系型数据库自带的事务管理机制来实现事务性的需求。

关系型数据库通常具有 ACID 特性:

1)原子性(Atomicity)

2)一致性(Consistency)

3)隔离性(Isolation)

4)持久性(Durability)

而大型互联网平台往往是由一系列分布式系统构成的,开发语言平台和技术栈也相对比较杂,尤其是在 SOA 和微服务架构盛行的今天,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功能,内部可能需要调用多个“服务”并操作多个数据库或分片来实现,情况往往会复杂很多。单一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已经无法应对和满足这些复杂的场景了。

 

分布式系统的特性

对分布式系统有过研究的读者,可能听说过“CAP 定律”、“Base 理论”等,

非常巧的是,化学理论中 ACID 是酸、Base 恰好是碱。

这里笔者不对这些概念做过多的解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相关参考资料。

CAP 定律

CAP原则又称CAP定理,指的是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这三个要素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点,不可能三者兼顾。

Base 理论

对 CAP 中的一致性和可用性进行一个权衡的结果,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无法做到强一致,但每个应用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使系统达到最终一致性

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事务处理过程)

也称为面向交易的处理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前台接收的用户数据可以立即传送到计算中心进行处理,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处理结果,是对用户操作快速响应的方式之一。联机事务处理系统是一种以事务元作为数据处理的单位、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能对数据进行即时更新或其他操作,系统内的数据总是保持在最新状态。

 

CAP 定律如下图:

在分布式系统中,同时满足“CAP 定律”中的“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三者是不可能的,这比现实中找对象需同时满足“高、富、帅”或“白、富、美”更加困难。

在互联网领域的绝大多数的场景,都需要牺牲强一致性来换取系统的高可用性,系统往往只需要保证“最终一致性”,只要这个最终时间是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即可。

 

分布式事务

提到分布式系统,必然要提到分布式事务。

要想理解分布式事务,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两阶段提交协议。

先举个简单但不精准的例子来说明:

第一阶段,张老师作为“协调者”,给小强和小明(参与者、节点)发微信,组织他们俩明天 8 点在学校门口集合,一起去爬山,然后开始等待小强和小明答复。

第二阶段,如果小强和小明都回答没问题,那么大家如约而至。如果小强或者小明其中一人回答说“明天没空,不行”,那么张老师会立即通知小强和小明“爬山活动取消”。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很多问题的。如果小强没看手机,那么张老师会一直等着答复,小明可能在家里把爬山装备都准备好了却一直等着张老师确认信息。更严重的是,如果到明天 8 点小强还没有答复,那么就算“超时”了,那小明到底去还是不去集合爬山呢?

这就是两阶段提交协议的弊病,所以后来业界又引入了三阶段提交协议来解决该类问题。

两阶段提交协议在主流开发语言平台,数据库产品中都有广泛应用和实现的,

下面来介绍一下 XOpen 组织提供的 DTP 模型图:

XA 协议指的是 TM(事务管理器)和 RM(资源管理器)之间的接口。

目前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都是实现了 XA 接口的。

JTA(Java Transaction API) 是符合 X/Open DTP 模型的,事务管理器和资源管理器之间也使用了 XA 协议。

本质上也是借助两阶段提交协议来实现分布式事务的,下面分别来看看 XA 事务成功和失败的模型图:

两阶段提交的成功,如下图:

两阶段提交的回滚,如下图:

在 JavaEE 平台下,WebLogic、Webshare 等主流商用的应用服务器提供了 JTA 的实现和支持。

而在 Tomcat 下是没有实现的(其实笔者并不认为 Tomcat 能算是 JavaEE 应用服务器),这就需要借助第三方的框架Jotm****、Automikos 等来实现,两者均支持 spring 事务整合。

而在 Windows .NET 平台中,则可以借助 ado.net 中的TransactionScop API 来编程实现,还必须配置和借助 Windows 操作系统中的 MSDTC 服务。如果你的数据库使用的 mysql,并且 mysql 是部署在 Linux 平台上的,那么是无法支持分布式事务的。 由于篇幅关系,这里不展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并实践。

总结:这种方式实现难度不算太高,比较适合传统的单体应用,在同一个方法中存在跨库操作的情况。

但分布式事务对性能的影响会比较大,不适合高并发和高性能要求的场景。

 

提供回滚接口

在服务化架构中,功能 X,需要去协调后端的 A、B 甚至更多的原子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 A 和 B 其中一个调用失败了,那可怎么办呢?

在笔者的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类问题,往往提供了一个 BFF 层来协调调用 A、B 服务。

如果有些是需要同步返回结果的,我会尽量按照“串行”的方式去调用。

如果调用 A 失败,则不会盲目去调用 B。

如果调用 A 成功,而调用 B 失败,会尝试去回滚刚刚对 A 的调用操作。

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不必严格提供单独对应的回滚接口,可以通过传递参数巧妙的实现。

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尽量把可提供回滚接口的服务放在前面。

举个例子说明:

我们的某个论坛网站,每天登录成功后会奖励用户 5 个积分,但是积分和用户又是两套独立的子系统服务,对应不同的 DB,这控制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解决思路:

1)把登录和加积分的服务调用放在 BFF 层一个本地方法中。

2)当用户请求登录接口时,先执行加积分操作,加分成功后再执行登录操作

3)如果登录成功,那当然最好了,积分也加成功了。

4)如果登录失败,则调用加积分对应的回滚接口(执行减积分的操作)。

总结:这种方式缺点比较多,通常在复杂场景下是不推荐使用的,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场景,非常容易提供回滚,而且依赖的服务也非常少的情况。

这种实现方式会造成代码量庞大,耦合性高。而且非常有局限性,因为有很多的业务是无法很简单的实现回滚的,如果串行的服务很多,回滚的成本实在太高。

 

本地消息表

这种实现方式的思路,其实是源于 ebay,后来通过支付宝等公司的布道,在业内广泛使用。

其基本的设计思想是将远程分布式事务拆分成一系列的本地事务

如果不考虑性能及设计优雅,借助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即可实现。

举个经典的跨行转账的例子来描述。

第一步伪代码如下,扣款 1W,通过本地事务保证了凭证消息插入到消息表中。

Begin transaction
    update A set amount = amount - 10000 where userId = 1;
    insert into message(userId, amount, status) values (1, 10000, 1);
End transaction
commit;

第二步,通知对方银行账户上加 1W 了。那问题来了,如何通知到对方呢?

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1)采用时效性高的 MQ,由对方订阅消息并监听,有消息时自动触发事件

2)采用定时轮询扫描的方式,去检查消息表的数据。

两种方式其实各有利弊,仅仅依靠 MQ,可能会出现通知失败的问题。而过于频繁的定时轮询,效率也不是最佳的(90% 是无用功)。所以,我们一般会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解决了通知的问题,又有新的问题了。万一这消息有重复被消费,往用户帐号上多加了钱,那岂不是后果很严重?

仔细思考,其实我们可以消息消费方,也通过一个“消费状态表”来记录消费状态。在执行“加款”操作之前,检测下该消息(提供标识)是否已经消费过,消费完成后,通过本地事务控制来更新这个“消费状态表”。这样子就避免重复消费的问题。

总结:上诉的方式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实现,基本避免了分布式事务,实现了“最终一致性”。但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吞吐量和性能方面存在瓶颈,频繁的读写消息会给数据库造成压力。所以,在真正的高并发场景下,该方案也会有瓶颈和限制的。

 

MQ(非事务消息)

通常情况下,在使用非事务消息支持的 MQ 产品时,我们很难将业务操作与对 MQ 的操作放在一个本地事务域中管理。通俗点描述,还是以上述提到的“跨行转账”为例,我们很难保证在扣款完成之后对 MQ 投递消息的操作就一定能成功,这样一致性似乎很难保证。

先从消息生产者这端来分析,请看伪代码:

public void trans() {
    try {
        // 1. 连接数据库
        bool result = dao.update(model);    // 数据修改失败, 会抛出异常

        // 2. 若第一步成功, 则操作消息队列, 投递消息
        if(result) {
            mq.append(model);   // 若mq.append() 执行失败(投递消息失败), 方法内部会抛出异常
        }
    } catch(Exception ex) {
        rollback();     // 若发生异常, 则回滚
    }
}

根据上述代码及注释,我们来分析下可能的情况:

1)操作数据库成功,向 MQ 中投递消息也成功,皆大欢喜

2)操作数据库失败,不会向 MQ 中投递消息了

3)操作数据库成功,但是向 MQ 中投递消息时失败,向外抛出了异常,刚刚执行的更新数据库的操作将被回滚

从上面分析的几种情况来看,貌似问题都不大的。

那么我们来分析下消费者端面临的问题:

1)消息出列后,消费者对应的业务操作要执行成功。如果业务执行失败,消息不能失效或者丢失。需要保证消息与业务操作一致

2)尽量避免消息重复消费。如果重复消费,也不能因此影响业务结果

 

如何保证消息与业务操作一致,不丢失?

主流的 MQ 产品都具有持久化消息的功能。

如果消费者宕机或者消费失败,都可以执行重试机制的(有些 MQ 可以自定义重试次数)。

如何避免消息被重复消费造成的问题?

1)保证消费者调用业务的服务接口的幂等性

2)通过消费日志或者类似状态表来记录消费状态,便于判断(建议在业务上自行实现,而不依赖 MQ 产品提供该特性)

总结:这种方式比较常见,性能和吞吐量是优于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消息表的方案。如果 MQ**** 自身和业务都具有高可用性,理论上是可以满足大部分的业务场景的。不过在没有充分测试的情况下,不建议在交易业务中直接使用。

 

MQ(事务消息)

举个例子,Bob 向 Smith 转账,那我们到底是先发送消息,还是先执行扣款操作?

好像都可能会出问题。如果先发消息,扣款操作失败,那么 Smith 的账户里面会多出一笔钱。反过来,如果先执行扣款操作,后发送消息,那有可能扣款成功了但是消息没发出去,Smith 收不到钱。除了上面介绍的通过异常捕获和回滚的方式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路呢?

下面以阿里巴巴的 RocketMQ 中间件为例,分析下其设计和实现思路。

RocketMQ 第一阶段发送 Prepared 消息时,会拿到消息的地址,第二阶段执行本地事务,第三阶段通过第一阶段拿到的地址去访问消息,并修改状态。细心的读者可能又发现问题了,如果确认消息发送失败了怎么办?

RocketMQ 会定期扫描消息集群中的事务消息,这时候发现了 Prepared 消息,它会向消息发送者确认,Bob 的钱到底是减了还是没减呢?如果减了是回滚还是继续发送确认消息呢?RocketMQ 会根据发送端设置的策略来决定是回滚还是继续发送确认消息,这样就保证了消息发送与本地事务同时成功或同时失败

如下图:

总结:据笔者的了解,各大知名的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采用类似的设计思路来实现“最终一致性”的。这种方式适合的业务场景广泛,而且比较可靠。不过这种方式技术实现的难度比较大。目前主流的开源 MQ(ActiveMQ、RabbitMQ、Kafka)均未实现对事务消息的支持,所以需二次开发或者新造轮子。比较遗憾的是,RocketMQ 事务消息部分的代码也并未开源,需要自己去实现。

 

其他补偿方式

做过支付宝交易接口的同学都知道,我们一般会在支付宝的回调页面和接口里,解密参数,然后调用系统中更新交易状态相关的服务,将订单更新为付款成功。同时,只有当我们回调页面中输出了 success 字样或者标识业务处理成功相应状态码时,支付宝才会停止回调请求。否则,支付宝会每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向客户方发起回调请求POST重试,直到输出成功标识为止。

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补偿例子,跟一些 MQ 重试补偿机制很类似。

一般成熟的系统中,对于级别较高的服务和接口,整体的可用性通常都会很高。

如果有些业务由于瞬时的网络故障或调用超时等问题,那么这种重试机制其实是非常有效的。

当然,考虑个比较极端的场景,假如系统自身有 bug 或者程序逻辑有问题,那么重试 1W 次那也是无济于事的。那岂不是就发生了“明明已经付款,却显示未付款不发货”类似的悲剧?

其实为了交易系统更可靠,我们一般会在类似交易这种高级别的服务代码中,加入详细日志记录的,一旦系统内部引发类似致命异常,会有邮件通知。同时,后台会有定时任务扫描和分析此类日志,检查出这种特殊的情况,会尝试通过程序来补偿并邮件通知相关人员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还会有“人工补偿”的定期人工对账,这也是最后一道屏障。

 

小结

上诉的几种方案中,笔者也大致总结了其设计思路,优势,劣势等,相信读者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其实分布式系统的事务一致性本身是一个技术难题,目前没有一种很简单很完美的方案能够应对所有场景。

具体还是要使用者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去抉择。

 

作者:丁浪,现就职于某垂直电商平台,担任技术架构师。关注高并发、高可用的架构设计,对系统服务化、分库分表、性能调优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丰富实践经验。热衷于技术研究和分享。

 

本文转自: 分布式系统事务一致性解决方案

 

 

参考推荐:

分布式事务两阶段提交、三阶段提交的理解

分布式系统事务一致性解决方案

大型网站技术架构的知识总结

大型网站架构技术知识点一览

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

1亿qq在线背后的技术

阿里巴巴的海量数据技术架构

数据库分库分表解决方案汇总

数据库分库分表的解决方案比较

大型网站海量数据的业主拆分与高并发

MySQL 临时表,复制记录插入同一张表

Google、Facebook等技术发展历程

MySQL 中 InnoDB 和 MyISAM 小结

MySQL 事务隔离级别和实现原理

MySQL基于mysqldump快速搭建从库

淘宝分享:跳出MySQL的10个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