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央行数字货币这五年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近年来已成为全球持续关注的焦点,很多国家已明确提出了研发本国数字货币的设想。

有观点认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将成为全球金融体系自放弃金本位以来最大的变革。

国际清算银行(BIS)总经理近日表示,全球中央银行可能不得不早于预期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BIS也支持世界各国央行努力创建数字版本的国家货币。据BIS于2019年1月发布的《谨慎行事——央行数字货币调查》报告,参与调查的央行中有70%正在参与或将要参与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工作或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分论坛上曾表示,“目前全球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中,中国是走在前列的。”

其要点是:

1) 研发中的数字货币只替代一部分现金。

2)坚持中心化管理。

3)在现有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新技术。

4)没有时间表。

 

研发数字货币,中国在深入谨慎推进中

自2014年起,中国央行就在时任行长周小川的倡导下,开始了对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目前,央行经过国务院正式批准,正在组织市场机构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兼货币金银局局长王信,在2019年7月8日举办的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启动仪式上说,“在脸书发行天秤币的时候,我们的数字金融研究平台也成立了。我想这可能不是一个巧合,至少说明了国内外对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等方面高度重视,而且从学术研究、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课题。

王信当日5500多字的演讲成为舆论焦点,并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这与当下人们对数字货币,尤其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关注热情形成呼应。

5年多以来,几个重要的阶段勾勒出中国深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脉络,公开资料显示:

2014年年初,中国央行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以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

2016年1月20日,央行首次提出了对外公开发行数字货币的目标;同年6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区块链研究工作组。

2017年1月29日,央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成功开发法定数字货币原型后,该所在南京、深圳等多地布局,通过与研发机构和产业结合,以实现金融科技研究成果开发的落地。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目前由央行货币金银局管理。

2019年2月21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央行2019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2019年5月底,在贵阳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发的PBCTFP贸易融资的区块链平台亮相,其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并已落地。截至博览会举办时,在PBCTFP平台上已经搭建了4个区块链应用,有26家银行参与,实现了1.7万笔业务,超过40亿元的业务额。

2019年6月,数字金融研究平台也成立了。数字金融研究平台得到了蚂蚁金服的支持,聚焦普惠金融。

现在中央银行经过国务院的正式批准,正在组织市场机构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央行的数字货币在中国定义为M0,是现金的一定程度的替代。

如果在央行直接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它就是直接的法币,就是人民币。这种情况下有助于央行支付的功能,也可以减少法定货币受到加密货币的冲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渴望得到维持。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央行的数字货币是不是对它进行计息,如果计息的话就可以通过利息率的调整,从而更好更容易的来实现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意图。

有分析指出,PBCTFP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区块链落地应用上的尝试,它的成功运转能够为行业的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的使用提供经验,这一点显示出了中国发展数字货币的谨慎。

 

 

1、电子货币

2016年,央行研发数字货币的消息出来后,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

央行正在研发的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这种数字货币到底有哪些功能?是不是学术界已经讨论了很多年的电子货币呢?

 

本文将以货币的社会功能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中介),来谈谈学术界讨论了很多年的电子货币的产生原因 ,以及得失与成败。

一、货币的基本功能 —— 普通货物的替代品

货币是为了简化货物交易过程而产生的,是由政府发行并强制推行的普通货物的替代品。

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货物交易(实物易货交易)会产生诸多不便。比如,张老汉牵着自己养的猪赶到集市上去换李大婶种的玉米,赶着猪去集市费时费力,一头猪能换多少斤玉米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政府根据社会的商品生产状况,发行相应数量的货币作为这些商品的替代物(中介)。张老汉把猪卖出去换成货币,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拿货币去换玉米。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中介物,省时省力方便快捷,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易的发展和繁荣

 

二、纸币有啥缺点

央行发行的纸币是有防伪标识的实物,其缺点是易破损、携带不方便、可能被伪造,

特别是纸币的运送、清点、结算给银行机构带来了繁重的任务。

最近有一句流行语,“珍爱生命,远离运钞车”,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

 

三、银行代保管的凭证 —— 存折

用户把纸币直接存放在家里会有破损、丢失、被抢等风险。

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把纸币存入银行,柜员在存折上打印出明细并加盖公章。

本质上,存折就是开户行给用户颁发的一个纸质记账簿,属于实物纸质记账

虽然保管存折比保管现金更容易,但是用户不能直接拿着存折去购物,需要取现后拿着纸币去购买商品或者服务。

 

四、银行代保管、代支付的凭证 —— 银行卡(储蓄卡、信用卡)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银行给用户颁发电子记账簿 —— 银行卡(储蓄卡、信用卡),用来取代存折。

银行卡的电子支付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马路边卖水果的摊贩都在招牌上写着大大的微信支付号。

那么,银行卡的代支付功能是怎样实现的呢?

假设客户王强在京东商城购买了98元的保温杯,快递员送货上门时携带着银行授权的POS机,王强拿着银行卡在POS机上进行刷卡,POS机调用程序将机身的鉴别码以及读取的数据(包括持有人的银行卡号、支付密码、交易金额等)进行加密,通过网络将密文发送到银行自动结算系统,结算系统将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明文,利用明文中包含的鉴别码来确认POS机的真实性,再利用明文中包含的支付密码来确认持卡人的真实性。这两种真实性鉴别通过后,银行从持卡人的电子账户中扣去相应的消费款项,并在POS机绑定的商家账户上记入相应的收入款项。银行卡的代支付功能是在银行结算系统的实时参与下完成的,用户的账户变动情况同时记入了银行数据中心和用户的银行卡

没有银行结算系统的实时参与,银行卡就无法实现它的代保管功能!

在上面的例子中,假如王强在当天上午利用银行卡消费了98元,发卡行结算系统没有把他的账户变动情况记入数据库,并短信通知说银行卡已刷卡消费,那么当天下午王强可以去银行办理挂失,补办银行卡,防止有人窃取盗刷银行卡。

 

五、什么是电子货币

学术界讨论的电子货币是纸币的替代物

一份100元的电子货币,从形式上看,它就是一串存储在磁性材料里的数据,这串数据包括:央行的标志码(以便快速鉴别)、颁发日期,100元的面值信息、央行的数字签名(用来防篡改、鉴别完整性)等。

电子货币的优点包括:易于携带,很难伪造,隐私保护(只有双方知道发生了交易,无需第三方的实时参与)。

电子货币的技术难点是:如何把一份电子货币从A的电子钱包“顺利交接”到B的电子钱包。大家别忘记,电子数据是很容易复制的!敌手无法去一份合法的电子货币,这并不意味着敌手无法去一份合法的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的缺点:找零问题和代保管的两个问题。银行卡的代支付功能规避了找零问题。一张纸币掉进水里捞出来晒晒还能用,一个电子钱包掉进水里捞出来还能用吗?没有第三方来实时监管用户的电子货币,电子钱包怎么来完成代保管问题呢?

 

六、电子货币的实践情况

D.Chaum是电子货币研发的先驱,曾经提出过许多密码学协议与构想。1990年,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创立了电子货币公司DigiCash,1999年从该公司离职。至于近几年来炒得红红火火的比特币是不是电子货币的变种,我无意去查证。我想提醒的是,荷兰是个非常浪漫的国度,不仅有郁金香泡沫,也有火星移民计划。

还值得一提的是,Chaum后来和Rivest教授(图灵奖获得者,蜚声国际的密码学家,公钥密码系统RSA的发明人之一)致力于电子选举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工作。2012年Rivest教授联合众人给奥巴马总统写了一份公开信【Letter to President Obama on Voting。Barbara Simons and others.(2012-12-05)】,呼吁在美国大面积地开展电子选举工作。

在这么多国际大腕的坚持下,美国的电子选举工作并没有取得像样的成功,前不久总统选举威斯康星州重新计票足以说明电子货币的研发现状。是的,没错!我这里说的就是电子货币。因为电子货币的研发比电子选举更困难,更不可捉摸

数字现金(e-cash)并不是一个新生概念,早在1990年代,就有一些激进的密码学大咖投身进去,设计了框架、算法,投入资金成立了公司。在2000年代初,这些公司都相继失败,脱离了人们的视线。失败的主因是什么?过分迷信于密码技术,忽视了货币的本质和人们的消费习惯。

这些数字现金和人们日常使用的纸币相比,缺点是非常明显的:

1)纸币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数字货币,当时还需要随身带一张磁卡、U盘等硬件。

2)数字现金必须存放在磁性介质里,比如U盘,需要借助于外来电子设备读取数据,转移数字现金,颇为麻烦。

3)数字现金的安全性也不如纸币安全,浸水后就毁啦,不小心磁化后就蒸发啦。

4)数字现金是肉眼看不见的电子数据,毫无实感,不能用来擦手、点烟,连耍酷的道具都做不了!

数字现金和当时迅速发展起来的电子支付技术相比,唯一好处是---匿名的。电子支付(PayPal、支付宝)是在后端结算系统的实时帮助下,先把A电子账簿里的数额扣除掉,然后再记入B的电子账簿,它是一种电子化的记账系统,后端结算系统能够追查出每一笔交易的具体情况。这种记账式的交易系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监管效率,也增强了个体用户存款的安全性。银行卡的丢失、损坏,不会危及用户的存款安全。无处不在的PayPal、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的闪付都是记账式的,方便快捷,安全高效。面值型的数字现金是没有出路的

 

 

2、比特币

2008年比特币(BitCoin)诞生起,一直到2019年的十多年里,区块链的研究正如火如荼。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品种繁多,宣传资料满天飞。既有正面的吹捧,也有反面的诋毁。

那么这种技术到底使用了哪些密码算法又有啥特点呢?

 

1)比特币的历史起源

2008年8月18号,域名bitcoin.org注册成功。

2008年10月31号,署名为 Satoshi Nakamoto (中本聪)的用户在 The cryptography Archives 讨论区发帖,声称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电子货币系统,并提供了论文预印本《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论文共9页,从专业角度看,这不是一篇合格的论文:

a)文字间距大小不一,没有经过专业的排版处理,像样点的IEEE会议都会拒稿.

b)列出了8篇文献,但文献[3,4]在正文中没有被引用。本科毕业设计出现这种情况心里都会犯怵的.

c)文章的主体是由8个流程图和对应的解释文字构成的,没有定义名词、术语。``bitcoin"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标题中,一次是在域名中.

2009年1月,中本聪在 SourceForge 网站发布了比特币系统的开源软件,制作了第一个区块(按约定格式组织起来的一些数据),这个区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号,泰晤士报,财政大臣将对银行进行二次纾困).

开源软件发布后,据说中本聪大约挖了100万个比特币。比特币的第一次转让是在中本聪和Hal Finney(1956-2014)之间发生的, Finney获得了10个比特币。2010年,中本聪把网络预警密钥(network alert key)和代码的控制权移交给了Gavin Andresen.

2014年, Ted Nelson声称,比特币的创始人是京都大学数学教授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此人因为宣称证明了数论方面的ABC猜想而名声大噪。Nelson给出的三个依据是: 望月新一足够聪明,可以开发出比特币;望月新一不使用传统科学同行评审机制,习惯于自行发布论文,让其他数学家探索其中奥妙;比特币符合望月新一的水准。这样的理由确实让人瞠目结舌!  2016年11月, Andresen宣称中本聪是澳大利亚人Craig Wright的化名,但质疑并未停息.

Ted Nelson (1937---),美国人,他创造的词汇hypertext、virtuality已经成了行业术语。Shinichi Mochizuki (1969---),日本人,京都大学教授, 1992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导师Gerd Faltings)。2012年8月公布了关于ABC猜想的预印本.

 

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既不是有面值的电子图案,也不是一串特定的电子数据。根据原论文的描述,比特币是由一个依附于互联网的点对点开放平台、一个公共的交易账簿、一个约定的奖励机制和一个交易验证方法构成的系统。用户需要下载专有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或使用在线应用程序才能加入该系统.

一个系统本身是没有计量单位的,那么为什么又常常说1个比特币、0.25个比特币呢? 事实上,这个系统中的电子货币没有专用的名称,人们借用了系统的名称来称呼它。该电子货币究竟是什么样的? 它就是一个数字签名链(We define an electronic coin as a chain of digital signatures)[本质上就是一串电子数据],  没有固定的面值,数据中记录了电子货币的个数.

 

比特币是怎样``炼成"的

比特币是通过运行哈希函数(SHA256)生成的。每10分钟,一旦某个用户最先找到了一个符合要求的比特串,使得与之相关的哈希值符合约定格式(比如哈希值的前16位都是0),系统就打赏50个比特币(也就是一段用来描述该事件的文字)给该用户。赏金每四年减半,系统也会更新约定格式(比如哈希值的前32位都是0),使得计算难度越来越大。2018年的赏金是12.5个比特币。据估计,比特币的总数大约是2100万,截止2019.10月,已经挖出了1800万比特币,还剩余300万比特币,预计2140年才会全部挖完。。。

寻找哈希函数的输入使得它的输出符合指定格式,这是毫无意义的靠蛮力计算解决的问题,绝不是宣称的数学难题。这是对数学难题的曲解。数学难题一般是指有一定理论意义的命题,需要一定的研究章法和数学技巧.

中本聪在论文中明确指出,要想“挖出”比特币就必须付出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也就是利用计算资源不停地选择比特串(固定长度)输入到哈希函数,验证其输出的字符串是否符合约定的格式.

用户获得比特币的途径有:

1) 挖矿。每隔10分钟,靠蛮力计算最先找到符合要求的比特串;

2) 购买。用法定货币向他人购买虚拟的比特币;

3) 赚交易费。新交易广播后系统需要确认它的合法性,最先确认该交易的用户可以获得一点交易费。确认的方法是追溯哈希链,需要计算若干个哈希函数值,验证若干个数字签名.

 

比特币使用的密码算法

比特币系统仅仅使用两种密码算法,哈希函数SHA256 和 数字签名算法ECDSA

比特币系统内的信任关系是通过数字签名来实现的。加入比特币系统的用户需要自行配置自己的私钥和公钥(实质是公开参数,不依赖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私钥用来做数字签名,公钥供别人用来做验证。不需要任何加密算法,这个真相会不会让那些动辄就说加密货币的大V们露出底裤呢?

比特币系统使用的是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 曲线方程是 y^2 = x^3 + 7  (mod p),

p=115792089237316195423570985008687907853269984665640564039457584007908834671663.

基点P的坐标(x, y)是:  

x=55066263022277343669578718895168534326250603453777594175500187360389116729240,

y=32670510020758816978083085130507043184471273380659243275938904335757337482424.

用户随机选取s<p ,计算Y=sP。公钥是Y,私钥是s

 

比特币的优/缺点

任何交易都需要信任基础,利用第三方(比如银行、支付宝等),搭建信任关系的:

优点是,系统稳定、方便快捷、效率高、易于监管等。

缺点是,用户必须是实名的,尽管交易双方有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第三方能够追查出来.

 

中本聪声称比特币的主要特点是: 

1)利用P2P网络阻止双重消费; 

2)无需铸币厂也无需信任中心; 

3)交易参与人可以是匿名的; 

4)新币是通过工作量证明产生的。

结合其实践情况,比特币的优点可以归结为: 

1)发行机制是公平的,大家都可以参与;

2)交易是匿名的,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

3)如果51%的用户是诚实的,那么资产就是安全的;

4)总量是有限的,能够抵制通货膨胀。

可以看出,比特币最大的优点就是匿名性.

 

匿名真的那么重要吗?

匿名实际上是把双刃剑,是在用稳定性换取隐蔽性。对于资产保管来说,这是极不明智的。一旦用户自己丢失了开启比特币账户的口令,谁帮你挂失呀!如果用户的私钥被盗取,又有谁能帮你追回资产呢。纸币发霉了,去银行还能换新的回来。存储比特币的U盘掉进泰晤士河(有过这样的报道),消防员山姆大叔能帮你捞回来吗? 因此,无论哪种电子货币,只要把保管责任完全归咎于用户的,都是为了占便宜.

比特币系统很安全吗? 

一个依附于互联网的点对点开放平台,如果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修改规则怎么办? 断网、断电怎么办? 51%的用户呼啦啦地都跑了怎么办(一个自发的、松散的组织何来向心力和凝聚力)? 到时候能找到一个可以拉横幅的地方吗?

比特币系统中的每一笔新交易都要全网广播,每个参与人都可以参与挖矿竞争,或者参与追溯它的哈希链。这种松散的、无序的竞争机制导致平台的管理效率非常低,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比特币的最大功能就是为投机者提供了一个虚拟标的物。它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包括美学的、科学的、宗教的,反而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计算资源。它也不具备稀缺性,人们已经炮制出一千多种虚拟货币。下面的截图只列举了一部分虚拟货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网上搜搜. (单击看大图

互联网是个只需要概念不需要氧气的生态环境。无论是风币还是火币,盯紧的都是人民币.

 

空气币是什么?

2017年6月份,国内一批投机分子的空气币开始进入市场。这些公司的典型特征是,团队背景看着比较华丽,但是没有任何过往历史成绩,更谈不上在GitHub上查询项目代码进度,团队都是2017年才接触区块链。

他们甚至没有成立公司,主要靠包装一个区块链无所不能的好概念,来忽悠外行众筹投资,投机色彩特别明显。但是受益于市场红利,这些币都有5倍以上的升值。

不过仅仅几个月过后,这些泡沫浓厚的空气币,就漏出了诈骗的马脚,被媒体报道曝光,这些公司成为了监管治理的重灾区。

空气币的特质:

1)用创始人的背景和已经有的其他荣誉为项目代言。

2)不重技术,重营销,将宣传放在第一位

3)白皮书无任何技术说明,全部由项目计划组成,无实质性的技术路线图。

4)后期多数以交易所上市为主要目的,把币价作为衡量项目的唯一标准。

5)币价的暴涨并不是由于技术某一难点攻克或者项目进展,而是通过某些营销手段来拉伸。

如何区别有价值的数字货币和空气币?

1项目本身属性

数字货币有2类,一类公链币,一类Token代币(基于公链的DAPP应用型代币或基于公链性能改善的技术类代币)。

公链类币种代码是开源的,Token代币基于公链智能合约发行,两种都是可以查询到货币发行的总数量、流通量,转账交易记录等,比较公开透明。

而传销类币种,代码不开源,货币的发行量或是转账交易记录无法查询和确认的,大概率采用的是中心化记账的方式,本身极不透明,可以无限发,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2代币发行方式

数字货币主要是通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

而空气币主要是通过拉人头、发展多级下线来获取奖励代币,或者通过充值会员不同等级,购买不同等级的虚拟挖矿权益等方式来获得代币。

3是否保证收益

数字货币市场本身无序,币价涨跌幅度不定,风险特别大,谁也无法预测。

因此如果某个币种,特意宣传承诺币价只涨不跌,或是持有一定数量的代币,就能获得定期分红,就很有可能是空气币。

4交易方式

数字或可以在交易所自由买卖交易,并且是自由充提币的,同时不同的人之间可以点对点转账交易。

因此,如果某个币种只能在特定的交易平台交易,而且不能自由的充提币,则大概率是空气币。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儿,正规数字货币的项目都是可以落地实施的

 

 

3、区块链

比特币(BTC)系统利用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来组织数据、关联数据、验证数据、更新数据。

每个区块(block)看作是一个电子帐簿,它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Prev Hash),临时选取的随机数标识符(Nonce)和若干个交易记录(MerkleRoot)。

系统内所有区块构成了一个超级账簿.

每个区块内部按如下方式为各个交易建立起追溯链.

下图是包含4个交易的情形.

每个区块占用的存储空间大约是1M,平均包含2500笔交易。每笔交易记录主要包含如下几个部分:

1)当前交易内容。描述交易比特币的数量,网络时间戳或者工作量证明等.

2)收款人的公钥。指明交易比特币的归属账户.

3)付款人对前一个区块和收款人的公钥串接后的指纹作出的数字签名。供收款人验证交易本身的合法性,同时防止敌手篡改数据.

每笔交易的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

哈希函数便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是区块链的核心工具。它保证了交易与区块之间的隶属关系,保证了交易与交易之间的关联性,保证了区块与区块之间的关联性。哈希函数的单向性还被用来``炼币"。因此,称比特币为哈希币(杂凑币、散列币),将显得更高大、更贴切、更形象.

从会计学角度来看,区块链的创新之处在于,只管交易不管人。它无需为每个用户创建一个专有账户,每个用户都可以自发地为自己创建若干个账户。总账簿只按照交易归类,不按照用户归类。每增加一笔交易,总账簿都得更新系统的哈希链,必须做到牵一发动全身。这种极端低效的技术,我们真的伤得起吗? 

比特币开启了区块链时代,但当下区块链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远了;效率与安全性,也有了比较折衷打方案。

比特币很适合洗黑钱?货币必须有公信力。迄今为止公权力才有发行货币的资格。比特币是一种金融创新,似乎可以打破主权国家发行货币的惯例。但是谁来监管这个比特币?它会不会被黑客攻击?它本身是不是有后门隐患?Microsoft的操作系统是数万人几十年开发出来的,还是经常需要update,有bug。所有这类所谓的创新都会引起希望暴富的人去追风,但是奇迹必然与悲剧并行。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以太坊

以太坊可以用来创建去中心化的程序、自治组织和智能合约,据纽约时报的报导,在2016年5月已经有数十个可用的程序。

预期的应用目标涵盖金融、物联网、农田到餐桌(farm-to-table)、智能电网、体育赌博等。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有潜力让许多原本无法运行或成本过高的营运模型成为可能。

目前较知名的应用有:

1)去中心化创业投资:The DAO用以太币资金创立,目标是为商企业和非营利机构创建新的去中心化营业模式、The Rudimental让独立艺术家在区块链上进行群众募资。

2)社会经济平台:Backfeed。

3)去中心化预测市场:Augur。

4)物联网:Ethcore(一间以太坊公司)研发的客户端、Chronicled(一间区块链公司)发表了以太坊区块链的实物资产验证平台;芯片公司、物理IP创建者和生产者可以用植入的蓝牙或近场通信进行验证。Slock.It开发的智能锁可以在付费后自动打开,让用户在付费后可以帮电动车充电、或是打开租屋的房门。

5)虚拟宝物交易平台:FreeMyVunk。

6)版权授权:Ujo Music平台让创作人用智能合约发布音乐,消费者可以直接付费给创作人。伊莫珍·希普用此平台发布了一首单曲。

7)智能电网:TransActive Grid让用户可以和邻居买卖能源。

8)去中心化期权市场:Etheropt。

9)钉住汇率的代币:DigixDAO提供与黄金挂钩的代币,在2016年四月正式营运。Decentralized Capital提供和各种货币挂钩的代币。

10)移动支付:Everex让外劳汇款回家乡。

 

以太坊的客户端软件

以太坊的两个主要的客户端软件是Geth和Parity。

企业软件公司也正测试用以太坊作为各种用途。已知有兴趣的公司包括微软、IBM、摩根大通。

1)德勤和ConsenSys在2016年宣布成立数字银行Project ConsenSys。

2)R3公司在Microsoft Azure上运行私人以太坊区块链,将11间银行连接至一本分布式帐薄(distributed ledger)。

3)Microsoft Visual Studio提供程序开发者使用Solidity编程语言。

4)英国政府中负责推动创新的机构Innovate UK提供了近25万英镑给Tramonex用以太坊发展跨国支付系统。

 

认许制记账

目前有许多方案正在研究使用以太坊创建认许制的区块链。

1)摩根大通打算用以太坊上创建一个私人区块链“Quorum”。其功能是洗乱派生性金融产品及其交易纪录来保护交易者的隐私,但同时匹配金融管制单位在信息公开上的要求,以期在保障隐私和信息公开之间找到平衡。

2)苏格兰皇家银行用以太坊的分布式记账和智能合约平台创建了一个结算交割机制(Clearing and Settlement Mechanism, CSM),可以达成每秒100笔交易、模拟六间银行,平均每个trip在3到8秒间完成,这些数值用在于全国的支付系统是可接受的。 

 

 

4、央行数字货币(DCEP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DCEP全称「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是数字货币,EP是电子支付,即数字货币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是通过某种方式传输数字信息而不是纸面的货币,所以电子支付本身也是有数字货币属性的。

DCEP是由央行发行、国家信用支撑,与法定纸币和硬币完全等价、完全法偿的数字货币。

从中可以看出 DCEP 是一种稳定币,其是有主权的(央行),与人民币锚定1:1,由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代传统纸质货币(M0)

 

DCEP​ 推行原因

目前电子货币普及度已经很高了,为什么央行还要去推行数字货币呢?

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

从当前的国际货币形势来看,美元地位不断上升,诸多大国银行机构也都纷纷部署国际化数字货币,期望能够率先占领全球市场。

在此强势压力下,人民银行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2. 替代实物货币是大势所趋

作为上一代的实体货币,纸钞有着技术含量低、伪造成本不高、携带不方便等缺陷,随着新技术发展的推动,它被更安全更低成本的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

周小川也曾表态: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目前主要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高便利性

3. 更多技术发展带来的优势

数字货币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安全性,通过区块链实现追踪资金去向,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的去账户匿名支付需求。

除此之外,发行数字货币可以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

 

DCEP​ 双层投放运营

不同于 USDT 直接由泰达公司运营,DCEP 采用一种叫做双层投放运营。

DCEP 不是由央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的单层运营体系。在双层运营体系下,上层是央行,由央行对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做信用担保,因此央行的数字货币与人民币一样具有无限的法偿性;运营投放体系的下面一层由不同的商业银行构成,商业银行等机构负责面向公众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同时,需要向央行100%缴纳全额准备金,以保证不超发。

双层运营体系的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结构复杂,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素质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中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层的数字货币运营投放体系将让央行独自面对所有公众,给央行的运营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第二,商业银行等机构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 IT 技术设施和服务体系,在金融科技的运用和相关人才储备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等机构在资源、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避免了另起炉灶的巨大浪费。

第三,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面向的用户是广泛的公众,覆盖十几亿人口的系统规模庞大,想要保证稳定高效地运行非常不容易,面临诸多风险。双层的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

第四,在单层的数字货币运营投放体系下,可能会导致金融脱媒。央行面向公众直接投放的数字货币在信用等级上要高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

 

央行,作为人民币的发行者,发行的数字货币都具有哪些特征呢?

官方是这样解释的:

1、属性和纸币完全一样

用纸币进行支付的时候是不需要账户的,使用DCEP也一样, 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NFC、蓝牙,或其它通信技术),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比如说你到地下的超市去买东西,没有手机信号,微信、支付宝都用不了。又或者在飞机上,也没有信号,在廉价航空公司的航班上吃饭就需要花钱,你可以用央行的数字货币支付,或用现金支付。


2、央行的数字货币是法偿性的

DCEP跟人民币一样,你不能拒绝接受DCEP, 我们看到现在私营的支付机构或平台,会设置各种支付壁垒,用微信的地方(QQ钱包、京东等)不能用支付宝,用支付宝的地方(淘宝、天猫、飞猪等)不能用微信支付, 京东买东西不能用支付宝,淘宝购物不能用微信, 但对央行数字货币来说,只要你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须接受央行的数字货币。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不能拒绝接受人民币一样,因为它本来就是官方规定的交易媒介。

3、央行的数字货币安全性是最好的

咱们用的纸钞是央行货币,DCEP也是央行发行的, 用支付宝或微信做电子支付的时候,背后结算的时候还是用户存在银行的货币,也就是说归根结底还是用央行发行的货币在结算, 但是微信和支付宝会有破产的一天,央行不会。也就是说,微信和支付宝在法律地位、安全性上,没有达到和纸钞同样的水平,但DCEP和纸钞是一样的。

4、央行为什么要做数字货币呢?

首先,是要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

其次,现在的纸钞、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贮藏各个环节成本都非常高,还要投入一些成本做防伪技术,流通体系的层级也比较多,携带又不方便,现在谁也不愿意带现金了。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 DCEP会对支付宝、微信的地位产生影响吗?

我觉得不会产生影响,就算有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因为微信和支付宝本来就是用人民币结算的, 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 他们可以将结算方式换成央行的数字货币,使用的场景和渠道不会有任何改变。

虽说用户多了一个电子支付工具的选择,但是想一下百度钱包和小米钱包的下场,其实我们一直都面临很多的选择,但是为什么选择了微信和支付宝,绝对不是仅仅只因为他们具备支付这一个属性!所以我想大家仍然会保留原来的支付习惯。除非支付宝、微信自己作死,否则它们的地位很难被动摇!

 

 

参考推荐:

漫谈电子货币曹正军

漫谈比特币和区块链 (曹正军)

区块链的技术简史、应用场景、未来趋势

高层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

对标以太坊的EOS再火,也拼不过InterValue的区块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