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经济学原理其实就这么简单,就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故事中隐藏。  

 

“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

假设有两个人合伙犯罪而落入法网,他们面临这样的选择:

1、两人都死不招认,警方也很难找到确凿证据,最后有可能将他们都无罪释放;

2、主动认罪并检举揭发同伴,达成辩控交易,自己则可能获得较轻的制裁,比如说只判3年徒刑;

3、就是虽然你自己死不招认,但却被同伙揭发并被证明有罪,则会受到严厉的制裁,比如说判处10年徒刑。

被分开关押、分别提审的犯罪嫌疑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除去道德的因素不谈,单就这两个人的处境来说,当然是两人都相互信任对方,最后大家都从轻发落或被无罪释放。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第二条路:“卖友求荣”。

 

“分粥制度”

在制度经济学中,老师经常会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

有数人组成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这些人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人,没有大奸大恶,也没有活雷锋,他们面临一个切实的问题――吃饭问题,每天要分食一锅粥,但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刚开始,大家会互相谦让,你多一点我少一点好象也没什么关系,但时间长了,大家就不好相处了,就需要建立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实验了很多方法:

1、选举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来分,可时间一长,发现没有人可以“拒腐蚀永不沾”;

2、大家轮流分粥,这样等于默认分粥的人可以为自己多分一些,每天都会出现有人撑着有人饿着的状况,导致资源浪费;

3、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又发现效率低下……

最后,最简洁、高效、公平的制度终于产生了:每人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必须等别人都拿完了粥,他才能拿自己的那一份。如果他分得不均,毫无疑问,最少的那份肯定是他自己的。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经济人,每个人都会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来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尽管经过博弈,最终的总体效果不可能达到最优,但这是人的本性。在可能的条件下,他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效益最大化。

第二个故事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既然每个人都有可能自私自利,那么我们需要制度来保证大家的利益相对公平。经济合作不可能建立在道德的约束机制上,而是应建立在制度的保证上

 

让我们从理论回到现实,回到我们投资理财的主题。

对于许多人而言,不论是自己投资创业做公司,还是做高薪职业经理人,都会面临一个选择合作伙伴和与他人合作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经常会走进这样的误区:

一、自己没有足够的经济理性

这个问题在众多小企业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小业主在扩大规模 、选择合作伙伴时,往往选择的不是自己最需要的人,而是最需要自己的人;不是选择能够给自己、给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的人,而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说白了,就是经常把朋友哥们儿拉进来。不是说朋友哥们儿不能合作,而是说一定要排除个人的好恶,不要大量地拉进那些和自己性格特点、思维方式、行为倾向都极为相似的人,这样的同质重复,势必使公司丧失生命力

二、忽视制度的建设而过分借重道德的约束力

市场经济的前提就是经济人的理性假设,我们不是否认道德的力量,但这与经济行为完全是两个范畴的事情。在经济行为中,我们首先要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对方是自私的,他会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追求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且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要保证自己的利益,一是要比对方更“狡猾”,二是要有公平合理、易于操作的制度。任何人一时的聪明愚蠢都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依靠所谓的“分粥制度”。

你总不能寄希望于自己“检举揭发”他而他却“守口如瓶”吧?也不可能说自己死抗而被他用自己来与警察讨价还价、无罪释放吧? 所以说,只要你在从事经济活动,就要相信理性与制度。你可以用很高的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同样要求别人。经济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和逻辑,在经济领域中,各位最好还是不要想当然地按自己的“道德”方式去做事情。 

 

分粥制度的思考

“分粥制度”是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讨论社会财富时做的一个比喻。

说明只要把制度建立在对每一个人都不信任的基础上,就可以导出合理、具监管力度的制度了

制度不但要科学,还要有针对性。

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有所依据,具有可操作性。

制度要简单明了,便于执行。

罗尔斯把财富比作一锅粥,一群人来分。那如何分呢?罗尔斯罗列了五种分粥法:

分粥效应

方法一:拟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换了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结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耐。结论: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结论:毕竟是人不是神!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完,早就凉了!结论:类似的情况政府机构比比皆是!

方法五:每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结果呢?每次7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象科学仪器量过的一样,绝对公平。

分粥者最大的资源并不是粥,那是表面的资源,也是最靠不住的资源,会因为你分的好不好就要立即产生矛盾。分粥者最大的资源是设计制度,不同的制度下,自然有不同的结果,分粥者就是要设计出那个最优的结果。在这里,粥只是一个载体而已,一旦懂得了生产公平的分粥制度,你就自然懂得分任何东西给任何人。

 

“分粥理论”告诉我们:

先进适用而高效化、公平公正而民主化、奖惩分明而激励化”的制度,是搞好内部管理的基础,我们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而创新这样的制度。落后僵化、脱离实际、流于形式的制度安排,不但无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成为日常管理中的一种枷锁和羁绊。就拿上述故事来说,前四种分粥办法,或造成分粥不公平的结局,影响大家的积极性;或效率不高,在一件极简单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的精力;或给“掌勺者”以可乘之机,使其有以权谋私的机会。而唯有第五种方法,看似简单,实则适用,隐含了深刻的管理内涵,具有更宽广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