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就股市大跌问题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是央行?而不是证监会?在我们看来,股票市场预期管理的主要职责非央行莫属

在美国,主要负责股市预期管理的机构是谁?当然是美联储;每次股灾出面救市的是谁?当然是美联储。财长、甚至总统出面喊话都是辅助性角色,但无论如何我们从来都没听说美国证监会出面救市,或针对股市行情说三道四。

股市总体走势是否失灵?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市场情绪是否需要调试?都是美联储的职责,而美国证监会只是负责上市公司的行为监管。换句话说,美联储负责系统性风险的管理,而证监会负责非系统性风险的管理,其中的分工非常明确。

 

中国金融市场走向规范的重要标志就是“明确责任主体”,证监会针对股市系统性风险发表看法是不合适的,因为它没有管理工具。市场失灵要么表现为“情绪狂热,流动性过旺”,要么表现为“情绪低迷,流动性枯竭”,所以,这有中央银行才有资格站出来告诉市场,我们将如何确保股市流动性充足,或我们将采取这样的措施抑制流动性过旺,并借此调试市场情绪。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著名的“黑色星期一”,是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一句话——我们将为证券公司提供无限量流动性,立即恢复了市场正常运行;2008年金融危机同样如此,在政府包揽金融机构坏账的前提下,伯南克的大规模“QE+扭曲操作”解救了美国金融市场,股市连续9年上涨解救了美国经济。

 

现在,尽管中国股市下跌原因可以说出一大推,但根本问题是股市流动性几近枯竭,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2010年之后,宏观经济政策错配——紧缩货币政策对积极财政政策不仅不配合,而且反向用力,结果紧缩货币压制股市,而积极财政政策吸干金融资源,民间企业告贷无门,并严重推高市场利率,同时吸引大量实体经济资金和社会资金大规模从事金融投资,在股市下跌中撤出的资金也大量流向金融套利市场。实际上,宏观经济错配的问题迄今也没能得到妥善解决。

第二个层面:在强化民间金融建设,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名义之下,金融管制放松,结果是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几何级数高速增长,但我们看到,金融机构设立之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钱从哪来”?于是,民间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开始“高息揽资”,拿不到长期资金就拿短期资金,大量分流资本市场资金,股市更加萎靡,更多钱离开股市,如此恶性循环;同样是监管放松,大量民间金融、准金融机构开始股市配资,而股票市场真实资本枯竭,其市值必须依托短期流动性支撑,从而导致“杠杆牛”并导致之后的股市风波,清洗了大量百万以上量级的投资者,股市资金进一步出逃。

第三个层面:“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少,经济增长不得不靠金融机构创造货币支撑,金融短期化、货币化、套利化——杠杆化加剧;“利率双轨制”实际鼓励货币市场基金、银行理财、表外业务等货币套利爆炸式增长,叠加金融监管放松,以致金融乱象丛生,骗子得意,金融更加短期化、货币化、套利化——杠杆化,相反,支撑资本市场发展的“真实、合格的投资资金”日益稀缺。

上述这三个层面的问题混合在一起,必然导致中国经济“杠杆化”。但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正因为“去杠杆”需要过程,所以在2017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把“去杠杆”的提法,转变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金融提出的要求是: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但我们依然看到,金融监管者还在不遗余力地“去杠杆”。实际上,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表外资金快速回笼,都是针对金融杠杆问题的措施,结果导致“监管节流过猛,货币开源不足”,5月份全社会融资规模环比骤减51%,又一次惊扰了股市,构成其3000点破位的重要诱因。当然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必须强调: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所以,为什么中国股市长期低迷不振?

正是因为上述因素综合一起,导致资本市场“真实、合格的投资资金”日益枯竭的必然结果。很明显,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赖中央银行的勤勉尽责,而证监会“真实、合格投资资金”枯竭问题上无能为力,如果通过“停发新股”释解流动性压力,不仅是杯水车薪,而且会导致中国金融恶性循环、杠杆过高问题会更加严重。所以,证监会的作用更应集中于市场规范化建设和市场监管,而市场流动性必须依托央行和银保监会的“金融系统性作为”。

 

我们认为,金融管理必须讲求出牌顺序。正确的做法是:

第一,抑制债务规模进一步膨胀的同时,通过强监管堵住资金乱跑的渠道;

第二,实施“中性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收短放长”,大幅减低存贷款期限错配、投融资期限错配,并借以舒缓金融机构杠杆压力;

第三,激励股票市场投资信心,刺激股价上涨,并逐步、适度加大股权融资,减低实体经济总体债务率——杠杆风险;

第四,实体经济杠杆风险减弱,金融杠杆风险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自然而然地得以化解;

第五,股市上涨以及实体经济的活跃,会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并支持中国经济内需进一步扩展。

 

“简单的逻辑”却构成了中国经济良性整体循环的基础,这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同时也是股市政策。

毫无疑问,金融改革也好,金融开放也罢,一切金融行为都应最终落实到中国资本市场(包括股市、债市、中长期贷款)的健康发展上,因为资本市场才是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最重要、最核心的金融市场。

所以,恳请金融管理尽快“回归常识”,如果能够意识到资本市场的金融核心地位,那央行管理股市预期就是必须的应尽职责,而且必须是时时刻刻、细心备至、富有真情实感的预期管理过程。请央行深思!请全体金融管理者深思!

 

原文转自钮文新:易纲请不要浅尝辄止 央行管理股市预期是应尽职责 (同花顺)

 

 

参考推荐

致证监会新主席的一封公开信:呵护受伤股民

索罗斯前智囊:2016年送中国散户4个字

中国证金董事长聂庆平解密2015年股灾原因及应对:救市是唯一选择

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创出5178.19高点之后,中国A股却很快迎来了重要拐点

2015年股灾(5178)三周年:10张图看懂大盘跌40% 这个板块涨42%茅台涨250%

全球历次股灾回顾与启示

2015年A股牛熊股回顾

中国历任证监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