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滞胀的经验:70年代的美国和日本

两次石油危机和粮食紧缺是导致美国和日本经济在70年代陷入滞胀的外部导火索,为应对高企的通胀,利率水平被不断抬升。连续上台阶的利率水平对股票估值形成了严重的压力,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导致企业的实际盈利也出现下滑,同样给估值水平带来向下的作用,在通胀上升最猛烈的阶段美国和日本股市的估值都遭遇了大幅下杀。但通货膨胀不断推升名义盈利水平上行,从而EPS在70年代持续向上,部分抵消了估值水平的下挫。因此,整体来看,美国和日本70年代经历的严重滞胀阶段,也导致了该时期股票市场的长期滞涨。

 

类滞胀的经验:90年代的韩国和墨西哥

韩国工人和白领工资在1986年到1991年急剧增长,快速推高了通胀水平,高利率使得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也从这一阶段开始大幅下杀。但随着通胀水平相对稳定在高位,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成为了主导股票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

墨西哥在90年代初期外汇储备快速减少,致使其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比索短时间内大幅贬值引发金融危机和恶性通货膨胀。1994年以后墨西哥股票市场估值从18倍快速杀跌至5倍左右的水平,但由于恶性通胀随后又推升了名义EPS快速回升,因此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内,墨西哥股市先跌后涨,拉长来看,经历了三年左右的横盘格局。

 

温和通胀或是滞胀的负面影响可能通过哪几方面的途径传导至A股市场?

途径之一: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

对于目前2016年中国的通胀水平,应该至多是处于通胀水平提升的早起阶段甚至更多是寻底阶段,也就是说,中短期内,通胀水平的提升大概率有助于企业盈利增速的复苏,即使假设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甚至陷入滞胀,那么企业利润的名义增速也会提升,正如美国70年代和墨西哥90年代的情况,通胀高企、经济低迷,但上市公司的EPS在这期间却是快速上涨的。因此,除非发生快速的、恶性的通货膨胀,目前1.8的通胀水平继续上涨,大概率有利于企业盈利水平的复苏(最少是名义EPS),从而利于A股市场。

 

途径之二:对市场无风险利率的影响

首先,对于温和上涨的通货膨胀来说,大概率是会维持在政府3%的通胀目标之内,央行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收紧动作,无论长短端利率都不会出现大的抬升,但出现更低的利率水平恐怕也相对困难。

其次,对于伴随经济持续疲弱的恶性通胀即滞胀来说,从海外经济体过去的经验来看,不论是投资者对于流动性环境的预期,还是央行的实质性动作,可能都会大幅抬升利率水平,从而对市场估值产生致命的打击,并且通胀和利率快速上涨的阶段,往往是估值杀跌最猛的时期。因此,从无风险利率的角度出发,不管是温和的通胀还是伴随经济持续疲弱的恶性通胀,都将对估值水平,从而A股市场产生或是轻微或是致命的打击。

 

途径之三: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影响

一旦投资者有通胀可能持续攀升的预期,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背后,就随时隐藏着一颗定时炸弹。当沉浸在泡沫之中的投资者对此有充分预期之前,通胀可能已经开始上升,随后物价高企,货币政策逆转的情况可能会真的到来,当泡沫被高利率所刺破的时候,风险偏好急剧下降,一切风险资产都可能成为被甩卖的对象,而其中流动性最好的股票将首当其冲。即使是通胀的温和上涨,也会使投资者刚刚有所修复的流动性预期再次发生逆转,从而继续阻碍风险偏好的企稳。

 

结论

温和通胀的情况下,A股以震荡、修整为主,类似2010-2011年的市场;

滞胀将导致估值水平大幅下杀,引发市场暴跌,类似70年代初期的美国和日本。

 

EPS (每股盈余) = 盈余 / 总股本

传统的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 = 期末净利润 / 期末总股本。

EPS为公司获利能力的最后结果。每股盈余高代表着公司每单位资本额的获利能力高,这表示公司具有某种较佳的能力——产品行销、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等,使得公司可以用较少的资源创造出较高的获利。 企业的每股获利,通常也代表着该年度所能配发的股利。如果以股利收入的角度来选股,则可以eps作为替代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