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GNP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是个地域概念,是指经济社会(及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动)的市场价值。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国民生产总值),是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和GNP相同点

两者均用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当期创造的国民财富的价值总量,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规模的最重要总量指标

通过计算GDP增长率或GNP增长率,可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

通过计算人均GDP或人均GNP,可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或反映国民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的高低。

 

GDP和GNP的区别

GDP是一国国内一年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是一国国民一年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包括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创造的价值,但是中国投资者在外国所创造的价值并没有计算在内。

由于外国投资者尤其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我国国民在外国所能创造的价值,

因此,在中国GDP一般都高于GNP,而美国这样的大国却刚好相反,即GNP中的美国人在国外创造的价值更大。

例如: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记入美国的GNP,但不记入美国的GDP中,而记入日本的GDP。

反之,一个在美国制造业中开设公司的日本老板取得的利润是日本GNP的一部分,也是美国GDP的一部分。 

若某国一定时期内的GNP超GDP,则说明该时期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而GDP超过GNP时,说明的情况则正相反。

 

 

CPI PPI

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国内生产商所生产的产品平均价格。PPI上升,就是企业的生产价格指数上升,表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出厂价格都在上升,经济形势向好

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QFII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是指外国专业投资机构到境内投资的资格认定制度。

QFII制度,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是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和地区,实现有序、稳妥开放证券市场的特殊通道。包括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巴西等市场的经验表明,在货币未自由兑换时,QFII不失为一种通过资本市场稳健引进外资的方式。

在该制度下,QFII将被允许把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汇入并兑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督管理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包括股息及买卖价差等在内各种资本所得经审核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实际上就是对外资有限度地开放本国的证券市场。

QFII制度中需要很多条件,核心是不能短期炒作,应具有中长期投资的性质。台湾、韩国等地的经验表明,引入QFII机制后,热衷投资绩优股、重视上市公司分红、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的理性投资理念开始盛行,投机行为有所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的巨幅波动。

因此,通过引进QFII机制,吸引境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参与进来,将有利于进一步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还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投资理念,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速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

 

 

QE

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视为变相“印钞”。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可降低利息,而低息环境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融资环境,因此美国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出多轮量化宽松借此刺激经济发展。

2014年10月29日,美国结束了维持两年之久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并重申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保持利率在当前低位。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退出QE可能会促使国际资本回流美国,但对中国资本流动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中国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有太大改变

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印钞),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货币的干预方式。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比较央行在公开市场中对短期政府债券所进行的日常交易,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要庞大许多,而且周期也较长。

在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的短期证券对利率进行微调,从而将利率调节至既定目标利率;而量化宽松则不然,其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即量化宽松下,中央银行对经济体实施的货币政策并非是微调,而是开了一剂猛药。

 

 

公募 私募

公募发行,又称为公开发行,是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发售证券。在公募发行方式下,任何合法的投资者都可以认购拟发行的证券。这种发行方式的有利之处在于以众多的投资者为发行对象,证券发行数量多,募集资金的潜力大,投资者范围大,可避免发行的证券过于集中或被少数人操纵,而且可以增强证券的流动性,有利于提高发行人的社会信誉。但公募的发行条件比较严格,发行程序比较复杂,等级核准的时间较长,发行费用比较高。

私募发行,又称不公开或私下发行,内部发行,是指以特定少数的投资者为对象的发行。对象有两类:一是指公司的老股东或少数投资者为对象的发行;二是指投资基金、社会保险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与发行人有密切往来关系的企业等机构投资者。

 

公募私募区别

第一,灵活

公募基金对同种股票有着10%的投资比例限制,然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受限制或者限制较少,一旦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现了一个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他们可以尽可能多的去买这只股票;私募基金还可以做公募基金不能操作的金融衍生品和一些跨市场的套利。另外,私募基金规模一般小于公募基金,有利于资金进出和调整。

 

第二,激励机制

公募基金费用有管理费、申购费、赎回费(托管费归银行)。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业绩收益的分配,而不是管理费,给客户创造盈利越多,他们的收入越多,这也促使了基金管理者会想方设法地提高基金的收益率。

 

第三,收益参照

私募做的是绝对收益,而公募基金还要考虑每季度、半年以及年终的排名,对基金经理会产生很大的压力。私募基金的业绩参照标准是每年的绝对收益,而公募基金的参照标准是大盘指数。私募基金相对来讲更容易实现长期稳定的业绩增长。

 

第四,发行方式

公募基金公开发行,私募基金在私下里对特定对象募集。公募基金定期信息披露,比私募基金更加透明。公募基金集合理财的方式,面向普通大众,私募基金门槛较高,风险也高于公募基金。

 

直白的理解

公募是台面上的,可以公开募集,这样人数再多都不能称为非法集资;

私募不能上台面,只能对极个别人募集,如果募集人数超过50人或更多,会被定性为非法集资。

在操作上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私募的人群承受力更强,所以私募会更激进一些。

 

 

正回购 逆回购

正回购与逆回购都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吞吐货币的行为,是一种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

正回购,是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收紧货币),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收紧),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逆回购,是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入有价证券(放水货币),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放水),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

现券买断,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放水;

现券卖断,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收紧

 

中央银行票据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

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收紧

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放水

 

回购,就是赎回的意思,国债是央行的欠债凭证,一开始国家”缺钱“就用欠债凭证去借钱(正回购),而后国家要拿回欠债凭证,则需要用钱去赎回(逆回购),故称作回购。

正回购,就是一国货币当局为收缩流动性,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卖出证券收回货币的行为(收回资金);

逆回购,则是国家买入证券,向市场投放流动性货币的行为(发放资金)。

杠杆,从狭义上讲,是指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从广义讲,则是指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的资本金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从而扩大盈利能力或购买力(借钱)。 

去杠杆化,是指公司或者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把原来通过各种方式“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这样一个潮流(还钱)。 

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高杠杆率意味着在经济繁荣阶段,金融机构能够获得较高的权益收益率,但当市场发生逆转时,将会面临收益大幅下降的风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都采取杠杆经营模式。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一般为10-20倍,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通常在30倍左右。

 

 

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Hedge Fund,风险对冲过的基金),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

在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

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对冲基金(hedge fund)是众多投资工具之一,其投资目的仍然是以资本增值为主,这方面它与传统的基金分别不大,可是由于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较为低调,所以了解对冲基金的投资者不多。不过,自从金融风暴之后,经过索罗斯(Soros)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狙击多个经济体系之后,大多数投资者皆闻之色变。

对冲基金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投资目标,并不像主题基金或地区基金般有明确的投资路线。因为这个原因,使基金经理可全权处理投资策略,令基金的动向难以触摸。 

对冲基金起源于六十年代的美国,起初是为投资于股票工具而成立,不过对冲基金可以看好及看淡不同的股票,即是该基金一方面可以购入数只前景佳的股票,另一方面亦会沽出前景看淡的股票。至八十年代,对冲基金再加入衍生工具(Derivatives)的元素。

 

对冲基金与一般的股票或债券基金不同之处

当利率上升对股票及债券市场不利时,对冲基金反而可藉机抛空股票,甚至于以借贷来达到杠杆效应(Leverage Effect),去加强投资策略的效果。因此,无论股市上升抑或下跌,对冲基金都能把握机会为投资者赚钱。虽然投资对冲基金看似优点多多,但由于其风险较高,并不太适合一般的投资者,尤其是以长线增值为目标的退休金及公积金。

对冲基金,可以大致分为宏观对冲、事件驱动、相对价值策略、量化交易、统计套利等几种。 

1) 宏观对冲重,在于基金经理的宏观大势判断能力,即眼光。

2) 事件驱动,重在采集部门的信息传导能力,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全球哪些企业有并购,回购,重组的可能,即在耳力。

3) 相对价值策略,即分析力,依靠团队对股票股价的价值判断,买入被低估的股票。

4) 量化交易,依据赢利模型的技术全面性,数据波动弹性,即武器。

5) 统计套利,则是最早的对冲基金,体现在对冲二字,买些股票,再卖些期货,它的价值体现在规避风险。 

 

对冲基金区别于传统投资基金有几点:

1) 交易手段灵活,既能依据宏观信息面分析操作,也能依靠数据模型来操作,也能判断趋势操作,也能依靠价值策略操作等等。

2) 具有做空机制。可做多,也可做空。当大盘指数具有下跌可能时,通过做空股指来规避风险。

3) 杠杆交易模式。也就是保证金交易,花100元的钱购买1000元的股票,放大收益。

4) 规避监管约束。相对于传统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的自由性更强。

 

简单理解的例子

今天北京的白菜10元,上海的白菜是20元,

而这两个市场的白菜价格差别很大,根据供求关系,更多的人会去上海卖,于是乎两个市场的白菜价格将会逐渐趋于相同。于是乎你可以在北京买入白菜,然后在上海卖出白菜,两个市场的白菜一对冲,其实你手中没有白菜,但交易完后你却赚了这中间的差价.

这就是对冲基金交易的原理,在市场和商品中寻找这种极少的价差短时间的价差,然后获利,资金量大,频繁交易,虽然每次盈利有限,但日积月累,还是非常可观,主要是风险比较小。

 

 

参考推荐:

沪市和深市国债逆回购的区别

央行不愿降息原因何在 (推荐

央行为什么不愿降准降息

政部长楼继伟清华演讲,看懂此文便看懂中国经济

国际石油,黄金价格对股市的影响

人民币为什么暴涨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