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我将从事技术工种的人员笼统地成为技术人,比如编辑,其实也是属于技术工种。引起我思考这个话题的是昨天公司年末的恳谈会,发现自己创业那么久,其实还是有很多挑战没有解决,比如控制欲和沟通等。

技术人,尤其是从事过软件研发的同学,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就是控制欲比较强,以及相对于面对面的沟通更偏向埋头工作。而这两点在创业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地平衡,可能会给自己和团队带来比较大的困扰。这儿还是分别以InfoQ团队发展过程中我们所犯的错误来举例说明,供大家参考。

 

少一些控制欲和条条框框,多一些信任

我也从事过软件研发工作,暂且不说工作做得怎么样(Ctrl+C,Ctrl+V用的很熟),但是在几年的职业生涯中对编程也有基本的了解,后来从事技术编辑工作,和文字打交道。不论是代码还是文字,其实都是在自己的可控制范围之内的,你想修改成什么样子,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然后测试,部署等,一切按部就班。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控制。

但和人打交道,尤其是和知识型工作者打交道时,如果还延续这种思维方式,就不是很合适。作为一个技术媒体,InfoQ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型工作者所组成的团队,大家智商和情商都比较高,其需求也比较明显,那就是相对自由的环境和决策,都比较强调自主性。一开始我并不是很了解这一点,鉴于自己是军校出身,多少更加强调纪律和规定,所以经常会定一些条条框框,防止大家出错,希望一切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前进。这其实也没有错,团队总是需要一个拿主意的人,但是事实来看,是有更好的方法的。

少一些条条框框,只有几个高压线,多一些指导和案例参考,让团队成员自己去拿主意、做决定,效果会更好。其原因也很简单,每个人都是主人。我们前一段时间试行了财务审批规定,很有意思,大家也都很自觉,按流程来走,造成的结果就是事事请示,大小金额均问是否可行,不然财务不批准。其实到目前来看,大家所提交的审批都是经过讨论和思考的,只是走一下流程,因为预算早就定了的或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拿掉审批,只采取报备,谁做了决定就告知大家一下,强调每个人的决策权和责任制,既加快了做事的速度,又提高了团队的信任感,何乐而不为?要知道,对于创业型团队,速度和信任都是宝贝,都是释放生产力的好办法。

 

灵魂人物多一些沟通比埋头苦干更好

在这次InfoQ年末的恳谈会上,不止一个同学提到,好像我与大家的距离远了,这是让我比较惊愕的事情。怎么想也不至于啊,不到20人的团队,怎么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啊。仔细了解过去,事实就是如此,因为过去的一年,团队打磨的事情比较耗精力,和大家1V1沟通的次数自然不自然地就少了很多。

早上阅读时正好也看到一个文章,提到某创业公司的离职率陡增,HR和离职人员沟通后,有多人反馈“领导对公司和员工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弱”。该公司的CEO赶紧反省,发现过去半年自己由于外务繁忙,将此前一直进行的周例会终止了几个月,然后员工就认为领导将心思和精力用在了公司之外的事情上,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担忧。周例会正常之后,大家的情绪和干劲就又回到正常的轨道。

对于技术创业者来说,有时候为了让产品更加完美,或者项目执行的更好,更愿意埋头于实际的工作中,认为沟通都是比较虚的事情,画大饼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当然,饼画的太多太大,而且没有实现,是件很悲催的事情,后果更加严重,因为基本的诚信失去了。但没有了“饼”,团队没有了发展的目标和前景,让大家所做的事情失去了“意义”,大家的精气神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即使公司发展的还不错,团队成员的成就感和进取心也差许多。

所以,领头人平时有意识地将自己从埋头工作中走出来,多一些走动式的管理,和大家聊聊天。再加上一些例会,给大家一个提问的机会,了解公司发展状况的机会,将自己对于公司发展的设想掏心掏肺地告诉大家,也听听大家的反馈,其结果是让团队成员找到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而自己的压力也会相对减轻,自己的思路有时候在大家的反馈下也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提醒自己智商和情商都不能忽视

简而言之,技术人的智商绝对没有问题,但情商有时候需要加强,像信任、沟通等软技能更偏情商多一些。解决的办法一方面是自己多提醒自己,通过一些强制性的制度让自己少一些控制欲,多一些沟通。另外找个好的Partner也是比较重要的,假设扎克伯格没有其COO桑德伯格的支持,Facebook的发展之路估计也不会那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