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有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00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12

雾和霾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物体。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霾是固体颗粒,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因而,对人类真正形成危害的是霾。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01

 

“雾霾”一词的由来

1905年,英国作家亨利·安东尼·德辅在参加公共健康会议上递交了自己的报告《雾与霾》,第一次使用了词汇 "smog" 来指代“霾”。1905年7月26日伦敦报纸《每日画报》引用了德辅的话,“他说不用科学就可以看见大城市中产生了些以前没有的东西,就是烟雾,或霾‘smog'。”第二天,报纸称“德辅博士为公共做了贡献,为伦敦雾制造了新词。”1893年1月19日,《洛杉矶时报》在文章中使用了霾一词,并将其归功于“一位机智的英国作家。”

 

生活中的雾霾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21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开始出现,现在我国多地都出现了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非常多,雾霾的危害有哪些?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22

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有三个: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雾霾的危害有哪些

诱发呼吸道疾病

雾霾的组成十分复杂,大小有数百种颗粒物,这些颗粒物通过人体呼吸,进入呼吸道,会引发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23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雾霾天气,空气含氧量低,会使心脏跳动加速,使人胸闷、气短。尤其是对老年人危害更大。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24

 

引发各种细菌性疾病

因为雾霾天气阳光照射不到大地,或者阳光微弱。这样会使地表面的细菌病毒微生物快速繁殖,引起过敏等疾病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25

 

患癌症的风险增高

众所周知,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比普通人高60%,而雾霾里含有的有害颗粒物更多,所以雾霾比吸烟更易致癌。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26

 

使人心情压抑烦躁

人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雾霾天气阴沉昏暗,空气污浊,人的情绪也会变的低落,心情烦躁。做起事来缺乏活力。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27

 

易发生交通事故

雾霾天气会让可见度降低,严重的只能看清几米的距离。对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十分危险。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28

 

1、伤肺

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2、伤心脏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3、伤血管

雾霾天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4、伤皮肤

皮肤也有呼吸功能,在干净的空气里,皮肤会很舒适、滋润,但如果在一个很脏的环境里,皮肤会很不舒服。

5、伤脑

雾霾不仅伤害器官,更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神经系统

6、伤生殖泌尿系统

雾霾对精液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后期。

 

雾霾的成因

煤炭

燃煤可以用于个人居家取暖,或是电厂产电,会导致烟雾弥漫,制造雾霾。英国中世纪就有以此为来源的空气污染。特别是在伦敦,在十九世纪中都因燃煤雾霾而臭名昭著,得名豆子汤 'pea-soupers'。这样的空气污染依然在一些燃煤地区成问题,如2013年中国东北雾霾事件,导致公路、学校和机场关闭。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02

交通排放

例如卡车、公交车、家用汽车——都会造成污染。机动车排气系统副产品也会导致空气污染,是造成许多大城市雾霾的主要因素。

交通污染主要因素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合物(NO和NOx)、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和烃类。这些分子与阳光、热气、氨水、雾水和其他物质混合,形成毒雾、地面臭氧等颗粒物,组成雾霾。

光化学雾霾

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污染物,也有气溶胶)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是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可随气流漂移数百公里,使远离城市的农作物也受到损害。光化学烟雾多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随着光化学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蓄积,光化学烟雾的浓度不断升高。约在3-4h后达到最大值。光化学烟雾对大气的污染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对动植物有影响,甚至对建筑材料也有影响,并且大大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

荒漠化

植被覆盖面积稀少造成土地沙化现象愈发严重,由此便造成了风沙颗粒物在空气中的骤增。

 

雾霾会诱发哪些疾病

在雾霾环境中生活,哪些人群应该引起特别的注意?雾霾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产生的影响是相同的吗?

关于第一个问题,哪些人群应该引起特别的注意?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他们可以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甚至能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引起肺部和心脏的相关疾病。对不同人群来说,雾霾对健康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一些敏感群体,如有心脏或肺部疾病的老人、孕妇和儿童更易受到PM2.5污染的影响,特别是当他们在做体育活动的时候。运动和身体活动会使得人体的呼吸变得更深更急促,从而使肺部吸入更多的PM2.5。Ÿ

有心脏或肺部疾病的人群包括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人群,PM2.5污染会使他们的病情更加严重。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因为其很有可能患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所以也较容易受到PM2.5污染的危害。Ÿ

老人由于老人可能患有未确诊的心脏、肺部疾病或者糖尿病,因此老人也属于PM2.5污染敏感人群。很多研究显示,当空气中PM2.5污染浓度升高的时候,医院中老人的就诊人数会随之增加,甚至有一些老人会因为心脏或肺部疾病恶化而死亡。颗粒物对老人健康的影响是青年人的3倍以上。Ÿ

孕妇孕妇是处于怀孕特殊阶段的群体,PM2.5对其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胎儿的影响上。有研究显示PM2.5污染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其体重过轻。孕妇长期处于PM2.5污染下,会影响胎儿的出生率和死亡率。Ÿ

儿童儿童容易受到PM2.5污染危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肺部发育不完全;活动量大且时间较长;更容易患有哮喘或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等。若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污染中,其呼吸或循环系统可能会受到侵害,甚至会使得已有的疾病更加严重。

下图是美国加州UCLA空气污染对不同年龄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03

关于第二个问题,雾霾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产生的影响是相同的吗?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说,PM2.5污染对其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年纪越小,受到PM2.5污染危害的可能性越大;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和年轻人来说,其危害会小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年和老年,因患有心脏、肺部疾病、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PM2.5污染对其的危害也会逐渐增加。如果你患有心脏方面疾病,如高血压或高胆固醇,那么你受到PM2.5污染危害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而且,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污染中还有可能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早产、死胎和婴儿死亡。

PM2.5污染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无数的研究都证明PM2.5污染程度和医院就诊人数、急诊数量有关,甚至还有研究表明由心脏或肺部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也与其有关。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暴露在PM2.5污染中,都会导致健康问题。

长期暴露长期暴露于PM2.5污染中,如长期居住在高PM2.5污染浓度的环境中,会导致肺部功能的减弱,引起慢性支气管疾病,甚至过早死亡。

短期暴露短期暴露于PM2.5污染中,如几小时或几天,会加重肺部的疾病,引起哮喘、急性支气管疾病,还有可能增加呼吸系统感染的易感性。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群来说,短期暴露于PM2.5污染中会导致心脏病发作和心率失常。健康的儿童和成人在PM2.5污染浓度升高时,可能会感到暂时性的刺激,但不会导致特别严重的影响。

 

钟南山院士:别再拿雾霾当玩笑了,它是一级致癌物!微信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31

据参考消息报道,污染已致中国肺癌病人猛增,且中国内地肺癌基因检测治疗落后。

有报道称,一名8岁女孩成为华东地区最小的肺癌患者,医生说污染是她患病的直接原因。

美国癌症学会研究表明,儿童患肺癌的病例非常少见,诊断出肺癌的平均年龄约为70岁。

据中国卫生部消息,过去30年,肺癌死亡率在中国上升了465%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32

肺癌作为全球头号癌症杀手,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在中国尤其明显。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33

我们一个肺有3亿个肺泡,80个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个肺泡,我们生活的环境Pm2.5是1155单位,一年堵死三千万个肺泡!3年堵死三分之一个肺!所以预测几年后中国将会肺癌井喷,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34

2015年3月,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一出,震撼国人!

视频中提到,国家环境保护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污染天数为175天,天津197天,成都125天,沈阳152天,兰州112天,石家庄高达264天!相关数据表明,如今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有50万人!

2015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中国工程院钟南山

 

面对雾霾,我们该做些什么?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35

1. 绿色出行——短距离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拼车,有时候骑一下自行车还能起到健身的效果。

2. 绿色生活——家用厨房选用清洁能源、清洁灶具。家电选用节能环保产品:如低能耗冰箱、洗衣机、空调等。

3. 绿色习惯——购物自备塑料袋(环保袋),少喝瓶装水,节省纸张,随手关灯,少燃放烟花爆竹,多多植树,绿化城市,预防雾霾……

4. 绿色观念—— 看到污染事件,及时拨打环保局电话:12369

 

应对严重雾霾天的自我保护措施

室内篇

1. 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2. 使用高效能的空气净化器

外出篇

1. 减少外出
2. 佩戴口罩(有N95型口罩为最好)
3. 合理锻炼提高免疫力(雾霾天禁止户外锻炼

日常篇

1. 定时洗脸,经常漱口,每天清理鼻腔
2. 充分喝水,时不时喝一口,并喝加金桔的茶水。
3. 多吃富含维C蔬果,并每天补充1000毫克维C片。

 

雾霾的预防措施

面对“十面霾伏”空气质量已达到严重污染的天气,一则漫画《防霾十二招》(作者:战乱夕阳)受到网络热议,户外“短平快”、进屋就洗脸,戴帽子、戴口罩等举措,得到呼吸道专家的肯定。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04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05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06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07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08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09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10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11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12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14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15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16

 

世界上著名的雾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烟雾进入民宅,人人眼痛、鼻痛且咳嗽不止。大烟雾的隔周,各医院收治了大量得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心脏病的重患,总计大烟雾期间死亡4,000余人。另有诸多老人和儿童为慢性病患者。其后数周间又有8000余人死亡,合计死者数达12000人以上,成为罕见的大惨案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52年和1955年,洛杉矶先后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每次都造成数百名65岁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1955~1970年,洛杉矶曾发出臭氧浓度的一级警报80次,每年平均5次,其中1970年高达9次;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1979年9月17日,洛杉矶大气保护局发出了“烟雾紧急通告第二号”,当时空气中臭氧含量已经超过了0.35ppm,几乎达到了“危险点”。洛杉矶已经失去了它美丽舒适的环境,有了“美国的烟雾城”称号。 为让空气干净起来,洛杉矶的“烟雾之战”持续了数十年,时至今日仍难言大功告成。

四日市哮喘:是日本三重县四日市市于1960年到1972年间,因大气污染而导致的哮喘疾病,是日本四大公害病之一。祸首是企业排出的硫氧化物(SOx),与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内容有共通之处。

中国东北雾霾事件:是指起始于2013年10月20日,也就是哈尔滨市的年度冬季燃煤取暖系统开启的第二天,以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为中心,和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在内的地区发生的大规模雾霾污染。由于东北地区普遍燃烧质量低劣,采用廉价的褐煤取暖,大量烟尘因此直接排到空中,是本次污染事件的主因。东北地区大部均被浓密的雾霾覆盖。在哈尔滨市,PM2.5的日度平均值一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40多倍,甚至比北京还要严重。能见度大幅下降,机场被迫关闭,两千多所学校停课。雾霾也导致黑龙江省境内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10月22日至23日,东北地区仍然被雾霾覆盖,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每立方米200毫克以上。

中国中东部严重雾霾事件:是指起始于2013年12月2日至12月14日的重度雾霾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入冬后最大范围的雾霾污染,几乎涉及中东部所有地区。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上海等多地空气质量指数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级别,使得京津冀与长三角雾霾连成片。首要污染物PM2.5浓度日度平均值超过150微克/立方米,部分地区达到300至500微克/立方米,其中上海市在12月6日污染达到600微克/立方米以上,局部至700微克/立方米以上。此次重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位于江苏中南部,南京市空气质量连续5天严重污染、持续9天重度污染,12月3日11时的PM2.5瞬时浓度达到943微克/立方米。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13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纪录片中,柴静试图在纪录片中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穹顶之下》全片103分钟,片中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验,并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行动方案。关注我大中国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环保部新部长陈吉宁今日下午表示,自己昨天晚上完整看完了柴静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今天给她发了短信打电话,向她表示感谢。陈吉宁说,柴静的纪录片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值得敬佩。可能现在很多国人对于环境的改善尤为关注,也希望政府实际行动去解决!

 

柴静回应雾霾调查以女儿病情开场:出于母亲本能 (网易....娱乐....明星....版块.... 视频已被禁播)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

Apple产品不支持Flash,请用PC电脑 / Android手机播放,或百度网盘播放

 

百度网盘:《穹顶之下》视频  (此片为大陆禁片,请阅后即焚,不要传播,感谢!)

https://pan.baidu.com/s/1hs6ZI3i 

 

李开复撰文《滚蛋吧!肿瘤君》观后感 微头条

harms-and-prevention-of-haze-10

《滚蛋吧!肿瘤君》 电影完整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1NjY3NTEwMA==.html (优酷视频)

 

 

为什么柴静的《穹顶之下》会受到很多人的抨击?知乎

首先,现代社会中对某个声音产生异见,这是正常的。如果一边倒认为某个意见只有对没有错,反而是不正常的。

其次,我自己认为,并不是对柴静的所有质疑都是合理的。甚至,对她的大部分质疑都是不合理的。

而我认为出现了这么多不合理质疑的原因如下:

因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信息流动是(基本)自由畅通的,所以关于社会话题的公众意见其实很容易形成。当局甚至允许这些公众意见对政府现行政策进行严厉的批评。

但这些意见在进入社会实践时就会遭到现行制度的有效拦截,也就是说,公众意见一般只能停留在网上,作为一种声音而存在。至于这种声音对改善现实起到多大作用,大部分人不太清楚也不太关心。

(以上并非我的一家之言。哈佛大学Gary King的一项研究已经表明中国的censorship在鼓励公开批评和防止造成群体性事件上起到的双重作用。)

因此,这种制度造成的现实是:网络上一旦引发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会马上形成为数众多的关于它的公众意见。但公众意见一直都仅仅是公众意见,一批有共同意见的人(我称之为意见群体)缺乏如何在实践中与其它意见群体寻找共识、达成妥协、共同推进现实改善的经验。

 

说句实在话,单看网络上各种议题的热门和开放程度,我都会有中国人舆论自由程度跟西方相差不大的感觉——我们有我们的政治雷区,他们有他们的政治雷区。

但是,我们网络上大多数意见群体的习惯是,任何话语出现之后,马上对它进行一个立场判断。有哪里不符合我意见的,或者有哪里符合我敌对意见的,马上定性:这是五毛/美分/理中客/情怀党/工业党/小清新/文科生/理科生……

这一类的典型代表比如这一篇:柴静、雾霾与膣,连看都没看柴静的视频,就将其归为情怀党,然后洋洋洒洒千言论述工业化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性。对柴静的核心论点连提都没提。

再比如这一篇:为什么《穹顶之下》没有说服我?比之前的那一篇好一些,至少看过了柴静的片子,也提出了合理的疑问。但它依然不是对柴静观点客观全面的评价,而只是摘取了有利于己方论点的漏洞加以质疑,然后再次强调自己赞同的某个基本原则:靠情怀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还是得理性看待。但在提出这个原则之后,依旧不给(给不出)解决方案。

我把这类人称作“立场性质疑”,说白了,立场先行。我认为区分“立场性质疑”和“合理辩驳”的关键有两个:

1)它是不是认真阅读并全面理解对方表述的内容,抑或,它只是通过攻击对方的道德或知识水平,就抹杀了对方言论的全部价值。

2)在1)的基础上,它是否赞同对方描述的问题存在、是否赞同对方的解决方案、是否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攻击柴静是烟民以及转发柴静PK丁仲礼-高清观看这一篇的质疑者满足不了1),而大部分站在工业党立场上质疑柴静的人满足不了2)。我觉得满足不了1)的,是脑子有问题。满足不了2)的,是虚荣心作祟。因为你对人家的观点进行合理质疑的时候,你没有必要站在道德高度上把人家斗倒、抹黑,给人家扣上XXX的帽子,你是可以在尊重对方的努力、对方大部分意见的基础上指出对方意见问题所在的。

除非你不是以改善现实为目的,只是以把人斗倒斗臭为目的,那我跟这种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开个地图炮,我觉得人人网已经充斥了这种人,这种社交平台不衰落没有天理了)

当然还有一类人,比如最火的这个回答:纪录片《穹顶之下》有什么科学上的错误? - Jun 的回答

我把这类批评归为“技术性批评”。这些人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指出柴静的视频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技术性批评”当然是有益的,但它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它们经常带着专业性的傲慢,攻击对方知识性表述中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错误,却无法正面回应如下问题:

1)对方的错误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学术训练还是由于对方的刻意说谎?如果是前者,缺乏到了什么程度?

(Jun的很多攻击都预设了对方刻意说谎,但举不出证据)

2)对方在细节上的技术性错误,对其核心逻辑链条产生了多大损害?(比如把雾霾简单等同于PM2.5,是否有损于视频核心意见的表达?)

3)理想中完美的逻辑链有没有可能建立起来?如果可能,需要的成本又是多少?(比如一些质疑柴静在雾霾和肺癌之间伪造联系的人,能否回答有没有现实可行的办法进行对比实验证实或证伪雾霾和肺癌之间的因果联系?)

4)在解决了所有技术性错误之后,我们到底有没有改善现实的可能?

@Jun 的回答没有解决以上4个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他所有的立场就是:因为你的知识出错了,所以你的一切意见都是没有价值的。

抱歉。一切能改善现实的意见对知识性错误的容忍程度都不能太低。因为公众要求了解的不是琐碎的知识,而是清晰的逻辑链条。因此我认为技术性错误除非完美地说明2)中对方的核心逻辑链条是站不住脚的,否则它就没有多大意义。它除了展现专家们的傲慢之外,对改善现实起不到任何帮助,甚至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补充:我在这里批判的不是技术党,而是技术党的傲慢。我认为这种傲慢,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在实践中与其它意见群体寻找共识的经验”所致。道理很简单:网络上您发表个帖子,实质上是你的ID所代表的虚拟人格,而不是你本人为其观点负责。现实中您跟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仗着自己在那一亩三分地的知识优势看不起人试试?现实分分钟教你做人。

 

综合以上意见,我认为,对柴静视频的合理质疑,应该能够解决如下两个问题:

1)她的技术性错误在多大程度上伤害了她最核心的逻辑链。

2)她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哪些部分是合理的,哪些部分是不合理的,对不合理的部分我们进行怎样的改进之后可以做得更好。

总之,个人认为,所有合理质疑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尊重她视频的原始内容;从事实而不是从立场/原则出发;谋求对我们现实的有效改善。

一切不从以上原则出发的质疑都是耍流氓。

=====2015-03-04=====

一觉醒来多了100多条评论,手机上看不完。粗略浏览一遍,把评论分成几类,统一在此回复,之后恐怕也不会再看评论了,抱歉。

1. 这答案通篇废话。

嗯,习惯了用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总觉得讨论屁股的位置是废话。

2. 柴静的知识性错误决定了我们不能相信她。

思考问题不要有洁癖,不要把不同性质的问题混为一谈。就像@刘洋(@不到……)评论中说的那样,柴静片子里面可没说只有这一个途径,那大篇幅的洗煤,在汽车上装DPF,提高燃油品质这些解决办法就都没有意义?我个人认为这使得她跟崔永元那种胡搅蛮缠有本质区别。

3. 难道不给解决方案就不能称为合理质疑?

我认为,你提质疑时需要有一个隐含前提,就是你质疑的这个角度是存在现实可行解决方案的,或者至少是不让人觉得不存在现实可行解决方案的。比如有人质疑雾霾和肺癌或其它呼吸道疾病之间到底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我哪怕拿出再多数据,也很难证明两者之中一定或者一定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相关变量太多了,环境只是其中一个变量。但难道一天检测不出来它们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我们就一天不解决雾霾问题?还有人质疑说你的解决方案一定引起工业化道路倒退,可我不相信一件事放到现实中,只有非黑即白两条道路走。我不相信我们在100%雾霾和100%落后两条路之间只能选一条,我不相信这两个百分比连一丝都动不了。如果一种质疑让我看不到这个可能性,那我觉得这种质疑跟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也没有什么区别。

=====2015-12-15=====

不知道这个快一年前的问题为什么又有人点评了。专家们,你们批判柴静批判挺爽的,继续在北京呼吸雾霾的感觉吼不吼啊?

 

声明本文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不代表米扑博客观点